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Ongss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請問您是馬來西亞人嗎?[編輯]

如果是的話,歡迎到馬來西亞維基人布告板看看,以便一起合作編輯有關馬來西亞的條目。無論如何,歡迎提出意見。——白布 (留言) 2008年8月6日 (三) 12:09 (UTC)[回覆]


您好,Ongss!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百科人: 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8日 (五) 01:08 (UTC)[回覆]

您創建的條目可能侵犯版權[編輯]

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羅仲霍可能轉貼了未經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協議下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即使已標明出處,但如未獲原作者授權以GFDL轉載內容,仍是屬於侵犯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請您理解。

不過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如果您是文章的原作者,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說明。希望您下次創建新條目時能秉持原創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切勿抄襲。謝謝您的參與,也期待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 --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8日 (五) 01:08 (UTC)[回覆]

看看這個提示吧[編輯]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我們邀請每個人為這個百科全書貢獻有建設性的資料,但是您所加入的內容並不符合版權的有關規定。簡而言之,維基並不需要複製來的文章,說白了,就是要你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您今天向維基百科提交的的條目有可能是我們需要的,因此我們希望你能花幾十分鐘,用自己的話把文章重新組織一遍,這樣就不會有人說你侵權了。記住這一點:數量不會給你帶來好處,只有質量能為你贏得榮譽。最後,謝謝您的合作。—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8日 (五) 10:43 (UTC)[回覆]

關於可靠來源[編輯]

既然你是馬來西亞人,那太好了,這裡的馬來西亞維基人比較少。我一開始也和你一樣,沒有注意到可靠來源的重要性,覺得只要是事實就可以了。可是後來在編輯經驗中發現,不熟悉馬來西亞時事的人可能無法去分辨我們說的「事實」是否準確無誤、是否中立。正如你所說的,在新聞受管制的國家,媒體可能受官方言詞控制,反之,在新聞自由的國度,一篇報導也可能來自於個人偏頗的觀點,所以,除了描述報導本身之外(如一場事故的各方報導),我們應避免以報章內容來寫歷史,尤其是和歷史評價相關的。史料除了來自官方外,也可以來自民間機構,例如,華研、董教總等等的史料都可以參考引用。在寫一段有爭議的歷史時,我們應列出各方觀點,但我們不必表明支持誰,是非對錯應交由讀者自行判斷。同時,觀點的來源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百科變成論壇,看看馬來西亞華人獨中的編輯歷史和討論頁就知道,沒有可靠來源的文章可以充斥大量似是而非、顛倒黑白的原創研究內容。所以,以維基百科現有的基本方針來說,可靠來源就是經過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第三方出版、發表的文獻。所以只好多跑圖書館、書局等等了,雖然比較費時,可是也只能這樣才可以寫好一篇有質量的百科文章。(個人就是因為手頭上缺乏參考資料,所以很少大舉編輯了。)—白布 (留言) 2008年8月8日 (五) 07:06 (UTC)[回覆]

歷史是一個過程,在百科,只需把事件過程敘述出來就夠了,歷史還未定論的我們也不必定論,而敘述過程就是要有可靠來源才可被採納,如果沒有任何已出版來源,就算我們親耳聽到當事人說也是不夠的——因為這裡和編者都是匿名的,沒有人可以確定我們所提供資料是否可靠,除非有「可供查證」的資料支持。(如果參考報章,應該直接連結到報紙的正式網站去而不是部落客的轉載。)汪永年林連玉兩個條目基本上都給人惡搞了,其實這兩個條目所提供的參考資料有些還算可靠,只是被人斷章取義了,您不妨以這兩個條目所提供的資料整理一下條目。——白布 (留言) 2008年8月8日 (五) 10:12 (UTC)[回覆]

  • 雖說「匿名未必不是真相」,但維基百科終究不是「揭發事實」的地方,要「推翻現有資料」應該在現實世界中去完成,而不是在百科全書做「首次發表」。畢竟百科是總結人類知識的地方,而不是做研究、發論文的學術期刊或發表個人意見的論壇。(參見維基百科指引Wikipedia: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我所提出的並不是我的個人意見或主張,而是維基百科的基本方針,也就是維基社群所達成的共識和規矩,希望您多了解這些信息。目的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寫好百科而已。好了,暫時就和你討論到這裡了,希望你編輯愉快哦。:)—白布 (留言) 2008年8月9日 (六) 03:37 (UTC)[回覆]

授予維基見習編輯(A)榮譽[編輯]

恭喜!您現在已經符合維基見習編輯(A級)的最低要求;透過申請榮譽審核後現在授予 閣下:

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根據您的貢獻,現授予您維基見習編輯(A)榮譽。歡迎您繼續幫助改進維基百科。

特此授予。日後如果要申請更高級的榮譽請再到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申請與變更申請。

授予人:—J.Wong 2008年8月9日 (六) 05:23 (UTC)[回覆]

設立了馬來西亞維基人佈告板,歡迎提出意見[編輯]

設立了Wikipedia:馬來西亞維基人佈告板,以方便大馬維基人合作交流及進行對大馬條目的討論,歡迎對布告板提出意見。--真實事求是() 2008年8月11日 (一) 15:03 (UTC)[回覆]

有人在華社三大支柱後面加了「* 註明:這段來源是中國人編寫的,不是馬來西亞官方或馬來西亞人編寫的。)」 。我不同意,因為這是好幾十年華團提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僑務部是引用而非創作。我不是中國人,我寫的是有根據的信息,如您同意,請刪除這些無聊的 註明。--Ongss (留言) 2008年8月26日 (二) 05:24 (UTC)[回覆]

馬來西亞華人是除新加坡以外,海外華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是本人一直關注的條目,之前為手頭缺少資料無法補充而遺憾。因最近因阿末依斯邁華人寄居論加重了對馬來西亞華人的關注度。與以前項目,該條目確實獲得了充實和提高,而且主要參與者為來自馬來西亞的華族朋友,真是快樂之事。關於條目質量,以前因參與者渺渺想談也沒有對象說,現在說來可謂正是時候。條目可看了,內容豐富了,參與者多了,而且跳大梁為大馬華族朋友如阿華仔Ongss白布飄揚,至於那位張三李四咋現在參與得少了?!這些朋友最有發言權,辛苦了,呵呵。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人,以鄙人的想要了解和關注的視角來看,條目應按以下思路才會清晰:
·綜述
·歷史(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移民史
·人口分布(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族人口
·宗教(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宗教
·社會地位(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地位
·文化教育(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教育華人文化
·經濟地位(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經濟
·政治參與(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政治地位
·華人社團(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社團
·華人與中國的關係
·知名人士(另立子條目:馬來西亞華人列表
·相關條目

關於該條目的撰寫,需要多人參與、合作,並且從以下入手:
1、從子條目入手,如果先初步寫好子條目,那麼馬來西亞華人迎刃而解。
2、對條目涉及到的內容,部分需要重新建立其他條目來撰寫。
Cncs回復) 2008年9月15日(UTC)

如果有匿名用戶破壞,可以在Wikipedia:請求保護頁面申請半保護該頁面,除了自動確認用戶以外,所有匿名用戶和新註冊用戶將不能編輯該頁面。

另外,我覺得華人寄居論馬來西亞種族問題可以另立新條目,在《馬來西亞華人》這一個條目里只需做簡述,不必太長,以免掩蓋了條目主題,畢竟這些種族歧視的言論也實在太多了,全部寫進去會很冗長、很難閱讀。

此外,在寫這些涉及在世人物的主題時,儘是避免主觀評論式的語氣,以第三者的角度來平靜地敘述,比較不會引起爭議。參見Wikipedia:生者傳記Wikipedia:中立。——白布 (留言) 2008年9月16日 (二) 07:08 (UTC)[回覆]

請注意不要利用維基百科進行政治宣傳![編輯]

馬來西亞的局勢我知道,您的觀點我也理解和有所同意。但是請您不要一直利用維基百科進行對自己政見的宣傳和對異見者的攻擊,您很多時候添加的內容十分具有偏向性,這與維基百科的中立原則格格不入。比如您今天建立的馬來西亞種族問題,簡直就是對對手的攻擊文而已。這「條目」如無意外的話,是會快速刪除的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9月18日 (四) 17:04 (UTC)[回覆]

維基百科歡迎各種全面的觀點,如果另外的觀點還沒有,你可以補充。警告唐吉訶德的劍不要利用維基百科傳銷基督教。-Dicting (留言)
  • (:)回應:謝謝,很多人自稱了解馬來西亞,但是他們了解的是表面的。他們不知道:「有些事可以做不可以講,有些事可以講不可以做」。他們了解的馬來西亞是當今政府講的,是當今馬來西亞政府要全世界相信馬來西亞政府正在做的。實際上,馬來西亞政府講的都沒做,馬來西亞政府做的都沒講,我一根據《星洲日報》,《光華日報》,《大馬當今》編寫,花了這麼時間收集資料,竟然被以「請注意不要利用維基百科進行政治宣傳」這一理由刪除,而他們本身的用戶頁面竟然寫著「要求李師傅的弟子們與共產走狗尊重維基遊戲規則!」和「強烈要求中共封鎖反日網站!」。挺諷刺的。我都沒提到我是什麼黨派,也沒反不反中共,我只是根據有權威的媒體《星洲日報》,《光華日報》,《大馬當今》編寫真話。不同意寫法就幫忙改善,即刻刪除就濫用自己的權限,這些在維基為馬來西亞種族政權服務及「助桀為虐」的華人,在馬來西亞就很多,多幾個香港人不多,我懶得回應,他們再刪除我就到百度去。--Ongss (留言) 2008年9月22日 (一) 11:37 (UTC)[回覆]

辛苦了![編輯]

華人同胞要團結!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19日 (五) 18:46 (UTC)[回覆]

第六次動員令[編輯]

第六次動員令將在12月16日開始,1月15日結束,歡迎各位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經濟、金融動員令科技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4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六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

Hosenta012 (留言) 2008年12月5日 (五) 15:08 (UTC)[回覆]

馬來西亞條目[編輯]

你好,我是來自香港的圍棋一級。在中文維基百科,馬來西亞的歷史和地理條目比較缺乏,希望閣下能夠編輯。--圍棋一級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2:29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Ongss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資訊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邀請你的維基人是:WalterBot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14:48 (UTC)[回覆]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編輯]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編輯]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畫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現在就參與調查!-]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回覆]

馬來亞華人與中國的關係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馬來亞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頁面存廢模板,討論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頁面不適合維基百科。請參與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討論期間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頁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angys 2018年1月20日 (六) 09: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