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Nissangeniss/结构式讨论 存档 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关于此版块

 


Nissangeniss

既往讨论已于2019年03月22日存档至User talk:Nissangeniss/存档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您好,由于缺乏维护和兼容问题,维基媒体基金会和社群有意弃用结构式讨论(又称Flow),现在使用结构式讨论的讨论页未来将转换成Wikitext(维基文本)。因为您的讨论页启用了结构式讨论,所以向您递送此消息。我们邀请您参与相关讨论,并建议您先行考虑关闭此功能。如有问题,亦可至互助客栈求助区留言。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回复“结构式讨论弃用通告”

邀請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管治相關討論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留言贡献)

2024年管理人員制度改革意向調查經已結束,調整管理人員上任標準容許用戶獲得臨時管理員權限設立仲裁委員會修订管理员长期无活动解任方针已獲社群共識採納,目前正在討論實行的細節。請踴躍參與以上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2024年1月5日 (五) 06:03 (UTC)


本条消息是使用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回复“邀請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管治相關討論”
1.65.146.41 (留言贡献)

這條線路較大機會入四期 我先加入車站列表

1.65.146.41 (留言贡献)

設站信息僅供參考

回复“廣州地鐵19號線”

关于广州地铁部分车站出入口照片严重缺失的问题

1
中少 (留言贡献)

Nissangeniss:晚上好!我今天看到你上传了广州地铁5号线三溪站A1、A2出入口的照片。根据“User:Owennson/缺图补计划/广州地”,广州地铁9号线花果山公园、花都广场、马鞍山公园、莲塘、清㘵、清塘连续六座车站,14号线主线神岗、赤草、从化客运站、东风连续四座车站,14号线支线红卫、枫下、何棠下、旺村、汤村五站,6号线柯木塱、高塘石、黄陂、金峰、暹岗连续五站的出入口照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9号线莲塘站,一张出入口照片都没有)。请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去拍这些车站的出入口照片啊(我近期不方便去拍)?

回复“关于广州地铁部分车站出入口照片严重缺失的问题”

关于广州地铁10&12号线东湖站的换乘问题

6
Chenxingyu (留言贡献)

你好,我看到你在RDT中将东湖站的图标由XBHF改成了INT。根据广州地铁12号线#乘站的说法,东湖站是叠岛设计,所以想了解你的想法。按照我的理解,叠岛就类似于8号线与广佛线换乘的沙园站,该站在RDT中也使用了XBHF表示。还是说线路词条中记录的换乘方式有误?XiNGRZ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10:28 (UTC)

Nissangeniss (留言贡献)

对了,看到阁下对Template:广州地铁RDT/3对体育西路站一边的路线图进行细化的编辑,我个人意见觉得效果似乎还不如之前单一BHF的设计,尤其是与10号线交叉位置+主支线将来可能要拆解......

Nissangeniss (留言贡献)

我是根据换乘方式才将XBHF改成INT,阁下所说的东湖站10/12车站结构确实是叠岛设计,但是车站采用同层同线,并非沙園站的同层不同线,因此东湖站的换乘方式也跟沙园站不一样,无法跨月台换乘,只能通过上下楼层换乘。

阁下也可以参照一下Template:港鐵RDT/荃灣綫的路线图,图中的油麻地站跟东湖站差不多。

Chenxingyu (留言贡献)

感谢回复。沙园和东湖的区别我理解了,你所说的确实有道理。

这点提醒了我,虽然各种图标与各种站台形式大致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但是具体不同城市不同车站都有一些细微差别。我有个提议,或许我们有必要在 {{Template:广州地铁RDT/doc}} 或者某个什么合适的地方把这些图标使用规则记录下来,方便后续贡献者有据可循?

说到不同图标的用法。我前段时间阅读英文维基的 Wikipedia:RDT/MOS 发现,这些图标的说明跟我们这边实际的用法似乎有些微妙的差别。比如说,他们对 INT 的说明是不同mode之间的换乘,我理解为是不同制式/系统,比如大铁/城际/地铁/有轨电车之间、乃至航空/铁路/水路等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又比如,他们提到 BHF-R/BHF-L 是同一条线路的主支线之间的换乘,这也是我尝试修改体育西路和新和的动机;再比如,XBHF 虽然是跨站台换乘(X 可理解为 cross,改图标原本叫 CPIC,也是 Cross-Platform Inter-Change),但是连接两个 XBHF 之间的双横线的含义却是通道,令人联想到这个图标真正想表达的是否是指两个平行布置、但实际需通过过轨横通道连接的站台。这些都是我所疑惑的,我认为如果可以将(至少是本地区的)规则记录下来,对其他与我有同样疑惑的人会是非常大的帮助。

Nissangeniss (留言贡献)

个人不太建议针对地方的RDT再制定另一个规则,对其它编辑者编辑时造成困扰造成另一种麻烦。还不如去完善Wikipedia:铁路系统标示或对照英文版的RDTMOS似乎会好些。

至于XBHF,也是看个人的观点而已,不过大部分RDT都是表示同台换乘居多,可能也是图标原本的“历史遗留”问题了。

Nissangeniss (留言贡献)
回复“关于广州地铁10&12号线东湖站的换乘问题”
阿南之人 (留言贡献)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港铁路线标志/灰色」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回复“页面Template:港铁路线标志/灰色存废讨论通知”
阿南之人 (留言贡献)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label」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回复“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label存废讨论通知”
阿南之人 (留言贡献)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style2」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回复“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style2存废讨论通知”
阿南之人 (留言贡献)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style1」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回复“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style1存废讨论通知”
阿南之人 (留言贡献)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label/long」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回复“页面Template:上海地铁路线标志/label/long存废讨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