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关注度 (气旋)/存档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群调查(气旋关注度)

为方便决定编写Wikipedia:气旋收录准则草案的方向,本人在此希望大家就此问题抒己见:究竟中文维基百科应该收录哪些气旋?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6日 (六) 14:31 (UTC)

可参考Wikipedia:关注度 (热带气旋)及其讨论页。--Temp3600留言2019年2月16日 (六) 16:39 (UTC)
User:Temp3600该提案之所以不通过,乃因为条件或过寛,或达成之已合GNG,故不建议以该提案作基础;Wikipedia:关注度 (温带气旋)同理。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7日 (日) 01:11 (UTC)
解释:Wikipedia:关注度 (热带气旋)#准则中的1过寛,2很明显符合之也就符合GNG,3可考虑,4难以定义。Wikipedia:关注度 (温带气旋)#标准中的1是解释收录范围而非标准,2、3、4可考虑,5、6、7、8、9很明显符合之也就符合GNG,10难以定义,11过寛。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7日 (日) 01:11 (UTC)

社群调查(气旋关注度;第二次)

以下有两个问题:

  1. 拥有气旋生成或经过的区域所在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给予的国际命名的气旋是否应被视为有关注度?
  2. 气象机构的大篇幅报导应否被认可为能支撑气旋关注度的来源?

以上,请抛开现行关注度指引回答,因为阁下的回答将会影响新关注度指引的编撰。@Kuon.HakuCwekTemp3600AntigngHat600、@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Tenbeens卡達Michael Chan、@Jyxyl9B dashC933103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19年3月4日 (一) 14:33 (UTC)

我仍然比较主张只保留有登陆过且有名称的气旋,没有名称的话则需要造成重大人命伤亡或存在重大学术价值才应该保留。—AT 2019年3月5日 (二) 18:31 (UTC)
User:AT那么阁下认为气象机构是否独立于气旋?--M.Chan 2019年3月8日 (五) 08:09 (UTC)
什么意思?—AT 2019年3月8日 (五) 15:38 (UTC)
User:AT应该是日本气象局是否独立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之类的意思,或许阁下可以尝试回应一下本人的第二个问题。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19年3月10日 (日) 09:30 (UTC)
另外,个人认为要登陆才能被收录可能过份严格了,气旋不登陆而具有重大影响并非少见。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19年3月10日 (日) 09:32 (UTC)
所以气旋就没有存在任何非独立来源的可能性么?我不认为气象机构可以作为独立来源反映气旋的关注度。不过,既然是在讨论特定的下级关注度限制,通用关注度的规限就不在讨论范畴之内。另外,我不是主张必须登陆,上面也有提到“需要造成重大人命伤亡或存在重大学术价值”。—AT 2019年3月10日 (日) 11:50 (UTC)
在下以为,气旋肯定独立于气象机构存在,对于满足一定风级且被编号的气旋,都应该具备相当的关注度。同时,未达到前述标准的,若有相当的科研价值或有一定的性质以致其值得收录(我记得曾有个十二月底掠过新加坡、结果当地居民浑然不知的气旋),则也可以收入。--·云间守望
  • 重点应该放在台风对人类(包括学术界)的影响上。命名/编号本身不应该用来确立关注度。另一个原则是:如果一个台风条目的内容只是由气象数据堆积而成,以致有可能违反wp:IINFO,那它就应该合并进风季条目里面。--Temp3600留言2019年3月10日 (日) 19:10 (UTC)
  • 虽非气象学专题参与者,还是提醒一下各位,一个维基百科条目最重要的是该事物的影响,因为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如果大家都认同这一点,那就应该细化标准,建议用具体例子来说明,这样不容易流于空想。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12日 (二) 05:29 (UTC)

提议正式将《气旋收录准则》设为子关注度指引之一

通过:

由于所有反对意见均已被妥善回应,基于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现将此提案视为通过。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10:23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经过了两次针对气旋关注度的社群调查,在整合了社群普遍意见后,本人在此提议正式将《气旋收录准则》设为维基百科众多子关注度指引之一。

如果《气旋收录准则》通过,则气旋条目的收录标准如下:

  1. 该气旋被任何一个世界气象组织指定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编号或有命名,并至少有登陆一地一次。(已删)
  2. 该气旋本身具特殊纪录者,包括但不限于区域所经之处极其罕见、系统性质不明(如2006年中太平洋气旋)、显著强度变化(如炸弹低压)、强度或结构维持稳定。
  3. 该气旋成为数个教育、研究机构之课程案例,或作为气象机构之研究资料,以体现其探讨价值。(已删)
  4. 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以致创下相关气象纪录。
  5. 该气旋引致之后续效应广泛。
  6. 该气旋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

详细条文请直接查阅草案页面;以上。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7日 (日) 06:12 (UTC)

  • Kuon.HakuCwekTemp3600AntigngHat600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Tenbeens卡达Michael ChanJyxyl9B dashC933103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7日 (日) 12:47 (UTC)
  • 对第一条有疑问,有编号有著陆能否算关注度,对此我只知道新闻会有例行报导-Zest 2019年4月8日 (一) 10:06 (UTC)
  • 第一条,极为特殊,如有证据证明极为特殊,这个证据完全可以用来符合通用关注度。第二条,所述内容本身就和通用关注度一致。第三条,同第一条。第四条,从注释来看比通用关注度还强一些。而该页写着如不符合该页的标准,符合通用关注度也可收录。结论:气旋本身不具备特殊性,提案也没有替代或简化性质,完全没有必要建立这个收录标准。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4月8日 (一) 12:03 (UTC)
    • 这里我要反驳一下:
      1. 有证据证明极为特殊≠符合通用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要求来源对主题作出有效介绍,有证据证明极为特殊展能突显特殊性未必能作出有效介绍。
      2. (个人接受此说,但我想看看其他维基人的想法。)
      3. (同1)创下相关气象纪录≠符合通用关注度,通用关注度指引要求来源对主题作出有效介绍,有来源指某气旋创下相关气象纪录未必代表来源能作出有效介绍。
      4. 关注度不可继承,有关后续效应的来源大多未必能对气旋本身作出有效介绍。
    • @Hat600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8日 (一) 12:12 (UTC)
      • 完全无法想象符合“极为特殊”却连“有效介绍”都不及的情况。创下气象记录本身也是很强的描述,也不知为何竟然还能不算有效介绍。至于最后一条,如果用不能继承来解释,难道要认为“XX气旋”和“XX气旋带来的灾害”是两个主题?我认为这完全不合理。某某气旋引发了(略,看注脚),这本身也是有效介绍。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4月9日 (二) 16:41 (UTC)
  • (-)反对这个收录准则,另提起下列疑问:
  1. “引致之后续效应广泛”的定义为何?
  2. “具特殊纪录者”该如何佐证?据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存档/2018年11月#2006年中途岛海域气旋的纪录显示,纵使来源来自于著名大学研究,亦无法支撑整体内容。
  3. 私见第二点至第四点都是参考自温带气旋关注度草案的标准。
  4. 第六点亦无法证实气旋符合拥有关注度的条件是足够的,更应该符合WP:RS
以上。--🍫巧克力~✿ 2019年4月8日 (一) 15:22 (UTC)
(+)支持:提案非常好,英文维基不同的姐妹关注度指引比中文维基多,这些不同的姐妹关注度指引令条目的编写不必太依赖《通用关注度指引》,长远来说对维基都是好的。--虫虫飞♡♡→♡℃留言 2019年4月10日 (三) 13:03 (UTC)
(+)支持:这个提案非常好,希望通过后,能为维基带来更多精彩的条目。英文维基还有很多姐妹关注度,希望有更多姐妹关注度被翻译过来中文维基。--虫虫飞♡♡→♡℃留言 2019年4月21日 (日) 15:00 (UTC)
  • User:Sanmosa 2019年4月9日 (二) 23:20 (UTC) 第一处:“有效介绍的最基本要求是有最基本的资讯(以气旋而言,则是风级、风速、简单吹袭范围等)。”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比提案描述的第一和(原)第三条还宽松不知多少倍,我真的看不到独立的意义。至于热带性低气压WP242018的事情,只是一个条目过长而选择将灾情另立条目的事情(这种事情很多),而非气旋关注度不足时讨论气象学内容和灾情孰先孰后的情况,我不认为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您举的例子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可以就气象学内容和灾情的分合问题进行一定的规定。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4月27日 (六) 07:05 (UTC)
    • 一定分量的最基本的资讯(以气旋而言,则是风级、风速、简单吹袭范围等)的二手来源却很少,没什么新闻来源会提及这些东西,气象部门的资讯则是一手来源,所以我不认为条文实则上宽松了多少。热带性低气压WP242018当时的争议并非“条目过长”,而是孰为主体(他们是在吵条目是否应该改名),其中某评审意见:“描述台湾灾情比描述风暴本身还要多”、“纵使是这个热带低气压造成了这场雨,但仍应该以暴雨作为条目主题,而不应以热带气旋为主题”、“叙述的对象是灾情而非气候因素”,已经可见社群将气旋本身与气旋带来的灾情分立。至于就气象学内容和灾情的分合问题进行一定的规定,虽然并非关注度的问题,但我认同应该这样做,我建议应该就此另行展开讨论。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05:03 (UTC)
  • User:Sanmosa 2019年4月9日 (二) 23:20 (UTC) 第二处:我没有任何失礼的意思,但是参与讨论的大部分人不会考虑条文和其它方针指引的关系。历史上各类方针指引的讨论也大多充斥着支持票(和条目评选滥投情形非常接近),以多数决的方式强压下其他意见不会使条文更加合理。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4月27日 (六) 07:13 (UTC)
    • “参与讨论的大部分人不会考虑条文和其它方针指引的关系”,所以我在推出提案时和讨论期间已经删除了部分与通用关注度重复的规定,尽可能把“参与讨论的大部分人不会考虑条文和其它方针指引的关系”的问题减到最少,我也无意“以多数决的方式压下其他意见”,但毕竟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而我也已经做出最大程度的妥协与让步。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05:14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建议对WP:NCYCLONE进行检讨

因为最近连续发生台风的独立条目被提删的问题,WP:NCYCLONE被拿出来作为证明,高强度不是收录标准云云。

考虑到全球变暖,台风只会越来越多,强度在逐渐增强...

个人看法,强度应该被纳入收录的考虑标准中了,达到超级台风级别的,一律收录。(提删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未有后续影响。但是,若是完全处在几乎无人烟的太平洋中心,没有后续的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四级的(今年的利奇马就是四级),并不会增加或是扩大范围太多,全年四级+五级的估计在10个左右。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7:58 (UTC)

我想问:一个在海中兜兜转转、不造成任何伤亡的超强台风对人类有任何影响吗?这个台风并不会造成风灾,而只会作为自然现象。至于一个吹袭多处的热带风暴则已经造成风灾,甚至在现在人类安全意识提高的情况下也仍然会有伤亡、财产损失,对人类有明显影响。因此我不认为有修订的必要。另外:气旋本身具特殊纪录,以及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并创下相关气象纪录(如:有纪录以来风速最大的台风、有纪录以内录得气压最低的台风)也是收录标准,以上条件也不符合的话就可以走《通用关注度指引》。ꓢꓯꓠꓟꓳꓢꓮ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27日 (三) 09:41 (UTC)
(:)回应:上面这几个当然是收录标准,我寻思着,如果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很难没有任何破坏(比如正好处在无人区),但毕竟还是有漏网之鱼(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提删提出来的原因就是,没有任何后续影响,但是,它正好全过程都在几乎毫无人烟的无人区,你说它能有什么报告影响?于是,我前天就提出来了,我们是否要对这类东西展开大清理?一样没人回应。哦,提删,保留的话,有人反对说没有任何后续影响。那么是否需要对同类型的展开大清理呢?又没人表示赞成,这是要闹哪样?)。顺便,今年西太地区最强的两个五级,蝴蝶和夏浪,都是这种,正好在无人区。最早和最晚算什么?以后甚至不排除1月1日当天就跑出个五级来。那么,到时候,蝴蝶就该被删了?(因为有更早的了啊)--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08:09 (UTC)
先确定标准,如果已经能够判断是否关注度足够,再考虑要不要对既存的关注度不足的条目进行清理。关注度不足的条目再怎么样危害也没有劣质条目大吧?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必优先。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11月29日 (五) 06:15 (UTC)

针对《气旋收录准则》指引的修订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由于发生了WP:存废复核请求#台风风神 (2019年)[锚点失效]这样匪夷所思的管理员字词理解出错且拒不认错的问题,我建议更改《气旋收录准则》指引内的以下条文,以使条文变得更为清晰。

现行条文

……

2. 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以致创下相关气象纪录。

……

提议条文

……

2. 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并打破先前相关气象纪录。[1]

……

参考资料

  1. ^ 注意:气旋的出现本身并不代表打破或创下任何气象纪录。

以上。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3日 (一) 11:39 (UTC)

(-)反对:不要打破那一句,因为不切实际,用户很难找到不同时期的资料作比较,而且很多台风是新出现的根本没有以前的数据。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3日 (一) 23:24 (UTC)
  • 恕在下直言,那按照阁下的想法和逻辑,其实这条关注度指引可以废掉了。因为全部气旋的新出现都没有纪录,然后就符合阁下所想的关注度及保留。那当初设立这条关注度指引的意义及精神何在?谢谢。--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1:46 (UTC)
  • 而如果编者无法找到有关该气旋曾打破相关气象纪录,或其他能符合关注度的来源,即代表该气旋重要性和关注程度不足,那删掉也无妨。再者,如果该气旋有打破相关纪录,通常来说媒体和气象部门也会报道。--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1:59 (UTC)
(&)建议:简简单单改成这样就可以了:“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有相关气象纪录。”为甚么要弄得那么复杂呢?“通常来说媒体和气象部门也会报道”不就是走回通用关注度的思维?-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02:09 (UTC)
  • (+)赞成虫虫提出的(!)意见,修订应考虑到本地相应的成本精力负荷 大刀阔斧的“打”台风是要累死人吗。——约克客留言2020年1月14日 (二) 03:38 (UTC)

第一次修订版本

现行条文

……

2. 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以致创下相关气象纪录。

……

提议条文

……

2. 该气旋之至少某一地区测得之包括但不限于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数据中至少一项数据打破原先之相关气象纪录。[1]

……

参考资料

  1. ^ 注意:气旋的出现本身并不代表打破或创下任何气象纪录。

以上。另建议牵涉于WP:存废复核请求#台风风神 (2019年)[锚点失效]中的虫虫飞回避此案。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4日 (二) 05:22 (UTC)

(?)疑问:为甚么要“打破原先之相关气象纪录”?除了增加写条目的限制,有甚么意义?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06:17 (UTC)
  • 限制只在气象学常规纪录而没有现实意义的台风是各语文维基百科的共同目标。那些小台风应在台风季条目中集体描述。--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4日 (二) 06:35 (UTC)
  • 山竹那类有一定影响力的台风基本上不会受影响,因为那类台风通常来说会有不少传媒报道及符合WP:GNG。而增加“打破原先之相关气象纪录”条文是为免本地充斥一些不知名的低气压气旋之条目,且能确保一些有特殊意义及纪录的气旋能创条目。--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9:16 (UTC)
(-)反对:台风A有100亳米,由于是第一次出现,不符合“打破以前纪录”的条件,所以不符合收录件;台风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现时增加到11毫米,由于增加了1毫米,所以符合“打破”旧纪录的条件,然后符合收录条件,我觉得搞到这样复杂,不见得修订有何实际意义?-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12:31 (UTC)
  • 其一,关注度指引又不是只有这一条条文,还有其他的。如果不符合这条,就看看符不符合其他条文及WP:GNG。其二,如果该地是第一次出现台风(假设有可靠来源证明),理论上符合WP:NCYCLONE的第一条。其三,论复杂程度,WP:GNG比这条复杂多了。而意义方面,Temp3600君和在下也在上方说明过了,在下不再重复说明了。--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13:32 (UTC)
(:)回应:虽然我不写台风条目,但这影响到很多用户;而且我还是看不到新修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尤其实牵涉条目的存废问题,我完全看不到有何合理性。-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14:15 (UTC)
(!)意见:这个提案旨在修正原先条文中有歧义的地方,那么清除歧义是合理的。如果觉得这一个条文被修改以后,规则的松紧有变化,那么再提议设立新规则就可以了,没必要反对本提案。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坚持已经明显出现歧义的文字。(不过说句实话,“创下录”,我的确怎么也没法想成是写下一笔新的录。)--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0:34 (UTC)

现公示七日。另外,我再重申一次:请虫虫飞回避,否则这会为其他人带来你处事不公允之感。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2:20 (UTC)
是次提案就是出于你运用管理员权限不当而提出的,你一头运用管理员权限不当,另一头又以普通用户身份通过反对提案掩盖为你自己运用管理员权限不当一事,难道你觉得真的没问题吗?我重复一次:请你回避,否则我会提报到WP:AIV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03 (UTC)
(-)反对:请勿在共识未明确前公示,这样的公示会被视为无效﹗再者提案已经不是消歧义的简单修改,而是有实质修改方针,请勿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急于通过﹗-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2:29 (UTC)
由于以上反对意见出现了运用多重身份(管理员+普通用户)的问题,不视之为合理反对。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05 (UTC)
单纯讨论方针指引的话,应该没有运用管理员身份做事吧,我认为没有需要避嫌地地方。存废复核另谈。--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3:24 (UTC)
这句话既然能读出不同意见,又觉得改了是修改了实质含义(我不认同这一点),那么不如把这句话推倒重新讨论。讨论两件事:1. 气象数据打破纪录,但不符合GNG者是否收录;2. 被气象部门记下气象数据,但不符合GNG者,是否收录。--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3:24 (UTC)
我觉得这次闹剧完全是因为虫虫飞对指引理解出问题而引起的,其他人完全没有在这方面理解出错。我不明白为何虫虫飞非得要反对这些其实都可以事实性修订的修订案,而不是大方认错、改正;这会对以后的管理员立下坏的示范。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36 (UTC)
(:)回应:我在此提醒UT:Sanmosa君讨论时请保持冷静,不要对人身,也不要禁止管理员参与讨论,否则会被视为WP:扰乱;方针修订须经讨论形成共识,并提出您的理据,请勿急于公示,更不要急于通过方针修订﹗-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4:55 (UTC)
重新看了一下讨论,确实没有看到其他人把“创下纪录”理解成“气象部门有记录”。我会说再讨论这两个问题,只是希望对此问题再做澄清,并由各位再阐明如此规定的理由,而并不期待会有新的结果。而且既然这是一个专门领域的问题,我希望主要由这一领域的编者来说。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只能凭感觉乱说罢了。--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4:00 (UTC)
(※)注意:根据yahoo字典,“打破”的意思是to break; to smash,“创下”的意思是“to establish”,两个词很相近,但不能说“打破”=“创下”。-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4:47 (UTC)
管理员参与讨论本是没问题的(Tigerzeng也是管理员,我没要他回避),但管理员坚持错误观念并意图阻止他人纠正则有问题。我觉得虫虫飞你最好先静下来,想想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不要那么急着指控人扰乱,这只会显得你毫无器量和管理员应有的风范。这次的公示必然会继续,我相信即使我不阻止你这样做,其他人也一样会阻止你这样做,共识和道理是明显倒向我方的。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7:51 (UTC)
  • (?)疑问:您的修订条文昨天才公布,为甚么今天就急于公示?您上面不是一再宣告不准虫虫飞参与讨论吗?我明白您提删了条目后,对于用户申请drv成功的结果不服,但请保持冷静,也要保持善意推定。我上面提出的理据,您一直没有回应,您也没有说明自己理据的根据是甚么,这是无助于形成共识。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0:57 (UTC)
  • 其实目前共识已经十分明确,仅有一个人作出反对,且亦有进行一定的讨论及妥善处理。再者,此修订为事实性修订,纯粹改善条文的歧义问题,而非增修条文。是故,私认为此次公示整体上问题不大。但可行的话,建议可再多几天才公示,令争议性减低。--SCP-2000 2020年1月15日 (三) 08:40 (UTC)
(:)回应:维基的共识是通过讨论,投票也不能取代讨论。事实上参与讨论的也只有几个人,请勿急于公示,更不要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硬通过修订方针。sanmosa请保持善意推定,批评别人请针对条目及事件,不要针对人身,保持文明,切勿对其他用户无礼;这个方针用语确实文句有解读上的歧义,大家表达看法,最好说出自己的理据和根据,而非只作简单的宣告,请大家也讨论一下不同的解读,背后的根据是甚么?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0:32 (UTC)
作为台风风神的afd处理者,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虫虫飞。首先,如果按您的见解,将条文改成“该气旋在若干地区挟带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有相关气象纪录。”是否等同于您主张所有气旋都应该独立成篇?还是,您认为应该有对应的收录准则,而这个准则(或叫例外)如何反映在您的见解之上?其次,上方已有多名用户表明就算没有打破纪录,只要纪录具备特殊性的话,那该气旋仍然符合收录准则的第1点,对此您有什么看法?第三,我留意到您将“创下纪录”定义成“有纪录”,我想请问一下有哪一个气旋是没有纪录的?您是认为单纯有纪录就应该保留吗?以上,希望可以得到答复。谢谢。—AT 2020年1月15日 (三) 10:58 (UTC)
  • 我的理解是“创下纪录”是包括但不限于“打破纪录”,但有用户认为“创下纪录”=“打破纪录”。我的质疑是一定要解读为“打破纪录”的不合理性,例如台风A有100亳米,由于是第一次出现,不符合“打破以前纪录”的条件,所以不符合收录件;台风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现时增加到11毫米,由于增加了1毫米,所以符合“打破”旧纪录的条件,然后符合收录条件,我觉得搞到这样复杂,不见得修订有何实际意义?而且方针用语到现在也不准确,究竟是打破同一个台风的纪录,还是打破所有台风的纪录。甚么标准都没定清楚,然后昨天才定好的方针初稿,sanmosa今天就要公示,还要不断宣告禁止虫虫飞参与讨论,然后我提出的理据,到现在还没有人回应,这叫共识已形成?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1:09 (UTC)
您没有回答到我的问题,请您再看一次我的问题。—AT 2020年1月15日 (三) 11:35 (UTC)

(:)回应

  1. 我不认为所有台风都有具体的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纪录,更不会每个台风都有详细对一手来源的具体分析,因此不见得所有台风都符合这条收录标准。
  2. 这个收录标准有点像WP:NGEO,有人住的地区就可以收录,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有多于坐标和简单统计数据的来源便可支持其关注度”,也不见得所有山都有这些纪录。方针既通过,符合收录条件,就应收录,不应凭主观好恶去判断。
  3. 至于是否打破纪录也符合第一条,和如何理解这条方针,是两件事,要独立处理。
  4. 我的理解是“创下纪录”是包括但不限于“打破纪录”
  5. 即使对方针有不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的理解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根据,而非“我认为是,就是了,总之你就是错”大家都应提出理据及看法的根据,这样共识才容易形成。
  6. 此外,sanmosa提删条目后,不服用户存废复核成功,就走来修改方针,及挂大字报中伤处理drv的管理员,又在修订案不足一天就要急于公示,不断禁止虫虫飞参与讨论,这种风气不宜助长,希望路过的管理员也能处理一下。
引述:“台风A有100亳米,由于是第一次出现,不符合“打破以前纪录”的条件,所以不符合收录件;台风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现时增加到11毫米,由于增加了1毫米”,我不理解这些例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台风能够“第一次”出现?真有所谓的“第一次”台风,那么它本身就有足够的特殊性以至于被收录。为什么台风B能够出现两次?每个台风各自独立,怎么会有同一个台风出现两次的说法?另外,方针不是咬文嚼字(虽然反对意见咬文嚼字的结果我也无法理解),是不是应该问一下当时设立提案时参与讨论者的真实想法是“打破纪录”还是“有记录”?如果有一个气旋没有记录,你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它存在,不知道存在性的条目又有谁会去写?Sanmosa 的动作是太急了些,宣称特定用户不得参与也不合理,但我同样也不认可因一个人反对而认定共识不存在。--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13:09 (UTC)
  • 我也觉得可以重看方针制定时的原意是甚么,然后再根据方针精神把文句修饰得更准确。其实方针的讨论页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讨论,如果当时没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大家也可以再讨论,或者当时的共识,大家不认同,也可以重新通过讨论形成新的共识。-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6 (UTC)
其实这个修订我是可以绕过讨论和公示的(这可是事实性修订),只是我最后不绕过而已,而公示日期方面,我觉得可以再商量(欢迎大家就公示日期讨论),但现有的共识基础已经足够公示。至于要求虫虫飞回避,是因为我认为虫虫飞会被相关DRV提案影响,出现了上面所述“咬文嚼字”的问题,然后会导致应该做的修正不能完成。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9 (UTC)
我的意见是:虫虫飞如此理解指引条文会导致气旋收录标准形同虚设,那样将会对维基百科条目的品质带来极大的损害。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9 (UTC)
(~)补充:如果真的要按虫虫飞的方式理解的话,我宁可提议废除这个已经足够宽松的指引,索性全部走GNG。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23 (UTC)
  • 维基是强调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的。我理解您提删条目后,用户又成功申请drv还原的感受,如果对管理员的判决不服,应该保持冷静,而不是不断挂大字报中伤处理drv 的管理员。维基也要求用户讨论时,对其他用户要保持友善,希望您能够理解。-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3:29 (UTC)
    • 但是其他管理员也认为你处理不当,难道你还是认为共识不够明显吗?我感觉不尊重共识的那个似乎是你。还有,我这样真的是在“中伤”吗?我除了提议修改指引字眼之外,我只是指出你的错误而已,这是一个合理不过的举动,我只是希望大家关注这个DRV处理不当的问题而已。如果你还是觉得我这样真的是在“中伤”的话,我说一句实话:你不太适合当管理员。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44 (UTC)
  • 我是根据方针去处理站务,有甚么问题?如果每个用户都像您一样,提删条目不成功,就到处挂大字报说管理员做错,哪还有管理员去处理drv呢?您又不是新手,应该理解条目的存废从来都很多争议,您不服管理员的判断,不等于您就一定正确;如果每个用户都不服管理员判决后到处去挂大字报中伤管理员,维基社群哪有安宁日子?-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4:34 (UTC)
请注意:其他管理员也认为你处理不当,因此我觉得:即使我未必全对,你也应该自己思考一下究竟你的观点是不是真的全对,尤其是在社群主流意见和我一样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情况下。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4:54 (UTC)
  • 不就是一位管理员表态了,其他管理员没表态。还是那一句,条目的存废从来都很多争议,能够通过drv还原的,都反映有两位管理员的意见是不同的。您看drv的提案那么多,您也要走去每位处理afd管理员那里骂一下他们做错了吗?-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06 (UTC)
  • 此外,您在提案挂了大字报批评管理员后,还要不停宣布禁止相关管理员发言;如果此风被助长,愿意去处理站务的管理员只会越来越少。您不服管理员判决为甚么不主动与管理员沟通,要一定要选择执意挂大字报呢?-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4:42 (UTC)
请你不要作出失实指控。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台风风神 (2019年)[锚点失效]显示,我在你处理DRV后,我就已经ping你,在那儿讨论相关事宜了,你应该看得出我打从一开始就不服判决。我这样叫“不主动与管理员沟通”?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4:54 (UTC)
  • 我回应了后,也提出了分析理据,您接着回应了吗?您对管理员的判断不服,由始至终我没看到您提出任何理据去支持您看法,您只懂得不停ping其他管理员去投诉我。如果您的理据能够令我信服,我早就改了drv的结果。您看我处理那么多drv,从来都是看理据的,只要说得有理,我哪里会坚持己见?-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11 (UTC)
然后我不是表达了认为你处理、分析不当的意见吗?我请其他管理员来,是因为想看看究竟是谁的理解有问题。SCP-2000在DRV也提出了非常合理的理据,不过你对于他的理据完全持否定态度,那样所有不认同你的处理的理据都被你否定了,那样哪儿来令你信服的理据?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5:24 (UTC)
还有,我觉得你最好回应一下下面Tigerzeng的回应。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5:30 (UTC)
以下再按编号讲一下,有条理一点:
  1. 第一个问题请咨询专业编者
  2. 这个标准在我看来不像NGEO,三条准则对气旋要求并不低,只是可豁免于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二手来源有效介绍等等的要求。具体为什么如此请咨询专业编者。
  3. 第三个是意见,不是问题
  4. 第四个,我的理解:创下纪录=打破纪录
  5. 第五个,确实对方针有不同理解,但并非“我认为是,你就是错”。要说依据,我认为“创下纪录=打破纪录”是我的中文教育告诉我的,纯粹的语义问题。拿外文词典来说明中文的意涵,这种做法本来就有是不对的。而且此刻要说共识存在并不为过,因为参与讨论的大多数人都认可这条方针为“打破记录”之意。当然,如果反对意见认为用“打破纪录”作为准则不合理,那么请当时参与订立准则的用户来解释,或是再做讨论。
--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13:22 (UTC)
(~)补充我就是当时提议订立《气旋收录准则》的那个人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36 (UTC)
路过...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感觉U:虫虫飞似乎犯了常识性错误,就是将台风纪录的比较对象理解为“同名台风”之间,所以才有“台风A第一次出现,台风B第二次出现”这种说法...而实际上名字叫A的台风是有很多个的,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大家说的台风纪录是指某地历史上所有台风里面某项气象指标最高或最低的数值。如果此地从来没有台风,第一次出现的台风自然可以按照准则第一条(区域所经之处极其罕见)收录,无需纠结是创下还是打破了纪录。另外,请注意气象记录≠气象纪录。--Kezpe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50 (UTC)
比如U:虫虫飞上述6点回应中,第1点(“不认为所有台风都有具体的风力、雨量、雪量、气压等纪录”)和第2点(“不见得所有山都有这些纪录”)其实说的应该是记录,即气象地理等信息的记载,而纪录是指这些记载的信息中某个极值。还是那句话,没有冒犯的意思,但只是想确认U:虫虫飞在这些常识性概念的理解上跟大家没有偏差。--Kezpe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58 (UTC)
很抱歉我的表达让你产生了误解。让我换种说法吧,“记录/纪录”有两种常用含义,一种是指记载的资料讯息等,另一种是指某个数据的极值。多数编辑认为的“创下纪录=打破纪录”,都是后一种含义,即某数据产生了新的极值,这也符合我的中文理解。--Kezpe留言 2020年1月16日 (四) 15:42 (UTC)
我建议这一点单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得到。User:虫虫飞管理员完全并不是理解错了“打破”或“记录”,其理解错的是“同名台风”。他一直坚持认为修订后的指引需要编辑比照同名台风的气象数据记录,而一直无法理解所需要比照的不是同名台风的最大值,而是所有台风中的最大值。事实上我提醒@蟲蟲飛:一句,请回顾一下整篇讨论记录,从头到尾都只有您一个人理解错误,相反不止一个人对您的理解感到不可理喻、莫名其妙,完全无法想象您居然能够理解成了同名台风的最大值。--俳柘留言2020年1月17日 (五) 15:46 (UTC)
另外,有鉴于该管理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显而易见的弱点,我建议对其管理员资格进行重新审视。--俳柘留言2020年1月17日 (五) 15:46 (UTC)
如果虫虫飞坚持不肯承认自己之前的理解和操作错误,建议虫虫飞退出本讨论并将其发言视为无效。不要让我后悔在你申请管理员时基于鼓励和信任给你投的支持票,我明确地说,不论是你申请管理员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你尚不具备管理员能力资格,请谨言慎行。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15日 (三) 17:04 (UTC)
(&)建议:我不反对修改,只是希望既然提出了修改,最好把文句改得更准确,免得日后出现争议。如果大家看了之前方针订立时的讨论,都认为“打破纪录”是原先的意思,那就这样修改吧。此外,我看到上面有用户对于打破同一台风纪录,还是打破所有台风纪录有不同理解,因此请sanmosa在条文加注或修饰一下条文,令这方面的意思更准确。虫虫飞♡♡→♡℃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23:18 (UTC)
我早前已按SCP-2000的要求加入一个注释,如有其他需注释之处,请各位提出。确定所有需注释之处均有注释后,会重计公示程序的七日。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23:41 (UTC)
虫虫飞说到底还是不懂得怎么写条目,所以不理解内容类方针,然后无视自己不懂得内容方针这一前提,强行错误地字面解释社群已有的(可能文字上不理想的)书面共识。没有人是全能的,什么都会,但作为维基人,应该知道什么重要(条目内容重要),知道一切共识都是为了写好条目。……作为新人,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正确的达成共识的方法是,在确认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观点之后再评判对方观点的利弊,需要paraphrase(中文世界的常识差到这个词都关注度不够);不能在讨论中假设对方无知,一味地宣扬自己的看法,要知道去提问,如果这样的思想方法和沟通方法都没有,最终也不过是另一个Techyan罢了。
我相信虫虫飞当时的意愿是好的,但也请虫虫飞了解自己作为管理员的错误做法令更了解内容方针的维基人感到沮丧。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16日 (四) 01:04 (UTC)
公示期自现在起重新计算,为期仍为七日。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09:02 (UTC)
我看了眼最新的drv讨论,在想要不要干脆加上一条,不能仅因为NASA对气旋的例行报道而认为气旋具有关注度?Itcfangye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0:45 (UTC)
这属于GNG的范畴,应该以修改GNG处理。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1:40 (UTC)
目前的方案已排除例行报导。--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3:57 (UTC)
认为本案缘起比较特殊,处理时有必要参考WP:FORUMSHOP与相关章节,必须冷静与审慎强制冷静过新春,目前认为明显不适宜强行公示,因为共识不应是根据公开支持的比重来作出决定
另认为属于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修订,建议修订后须在条目内注明修订版本信息,明确显示修订版本的背景资料、实际支持通过人、必要的版本检验时期等,以便社群用家等更好审视实际效果,以便一旦有必要可以更快速冻结或撤销,省却后续消耗可能。目前补充意见如前。——约克客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1:49 (UTC)
维基百科从不做这样的东西。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2:24 (UTC)
为满足Longway22的要求,我倒不介意今次采用较长的公示期。反正不赶。--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3:57 (UTC)
公示期方面,其他人不介意的话我没所谓(不过我觉得其他人会介意),我还试过弄出为时二十多日的公示期。我在意的是他说的其他东西:我没义务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否则维基百科条目的质素将会因而有极大的损害。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4:13 (UTC)
我不认为这个是所谓的“紧急修订”。至于我方的共识来源,可以如tiger所说,来自中文教育,亦可来自以往的会议纪录,甚至英文版制定时的讨论理据。但如果Longway22唯一的要求是延长公示期(让他想出新的反对理据),那我觉得可以接受。--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5:17 (UTC)
所以能定个死线吗?我顶多只能接受年三十晚结束公示,不太希望公示过年;我家中最近发生了些不太好的事,希望大家不要让我难做,也算是给我家中一些尊重,感谢。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5:36 (UTC)
一般来说,大约两个礼拜的公示期应该足够了吧?—— Eric Liu 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1月16日 (四) 17:19 (UTC)
2星期不就过了年吗……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23:50 (UTC)
由于家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我会比较避忌一些,所以我只能够把公示期延长至最迟年三十晚。如果要年初一以后要继续公示,请重新开始另一段公示期。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7日 (五) 03:27 (UTC)

公示

其实我的公示还没有撤回,Temp3600这样岂不是两重公示?无论如何,我技术性地先撤回公示。Sanmosa 2020年1月24日 (五) 14:17 (UTC)
公示期自即日起重新开始,为期七日。Sanmosa 2020年1月25日 (六) 01:27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议统一各关注度专题指引的名称

通过:

Sunny00217你计漏了一天,然后还误导了管理员,不过算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3日 (一) 07:24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议统一各关注度专题指引的名称如下:

  1. Wikipedia:人物收录准则=>Wikipedia:关注度 (人物)
  2. Wikipedia:足球员关注度指引=>Wikipedia:关注度 (足球员)
  3. Wikipedia:公共交通条目收录准则=>Wikipedia:关注度 (交通)
  4. Wikipedia:气旋收录准则=>Wikipedia:关注度 (气旋)
  5. Wikipedia:天体收录准则=>Wikipedia:关注度 (天体)

原因:大部分关注度专题指引的名称都采用“Wikipedia:关注度 (xxx)”的格式,而其馀的关注度专题指引的名称都不符合Wikipedia:方针与指引#方针及指引页面的命名规则的规定。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2月1日 (六) 03:30 (UTC)

(+)支持:这样修订,标题更清晰和准确。--虫虫飞♡♡→♡℃留言 2020年2月1日 (六) 05:52 (UTC)
(+)支持。--🖊📕 2020年2月1日 (六) 06:01 (UTC)
(+)支持。——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2月1日 (六) 06:19 (UTC)
(+)支持:这样比较清楚。Poem留言2020年2月1日 (六) 06:21 (UTC)
建议直接付诸公示。--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2月1日 (六) 07:13 (UTC)
原本还想等三天的,既然有人提议了,那就公示吧。改名字公示三天够不够?还是七天好些?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2月1日 (六) 07:21 (UTC)
不算是对方针指引的实质性修订,感觉3日足矣。--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2月1日 (六) 09:33 (UTC)
当然也是得益于意见比较一致,就确实可以从简。--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2月1日 (六) 09:34 (UTC)
那暂定3日吧。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1日 (六) 09:43 (UTC)
(+)支持Itcfangye留言2020年2月1日 (六) 07:29 (UTC)
(+)支持--Wolfch (留言) 2020年2月1日 (六) 11:32 (UTC)
可以啊-- Sunny00217 2020年2月1日 (六) 12:43 (UTC)
打岔一下,需要管理员先G8速删掉Wikipedia:关注度 (人物)Wikipedia:关注度 (交通)-- Sunny00217 2020年2月2日 (日) 01:35 (UTC)
Sunny00217不用G8,我有移动页面不留重定向权限。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04:57 (UTC)
另外,我看过WP:关注度 (交通)的历史,我可以直接覆盖原有重新导向移动。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06:01 (UTC)

@Sanmosa:公示期已过-- Sunny00217 2020年2月3日 (一) 05:29 (UTC)
完成--虫虫飞♡♡→♡℃留言 2020年2月3日 (一) 05:38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不通过:

提案未获充分支持,提案人逾15日没有新的补充,容当后议。--Kirk★ 0#0 2020年9月23日 (三) 16:00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最近DRV有不少关于气旋条目的讨论,都是和“气旋偏向例行报道的来源可否作为GNG关注理据”。借此我重新审视了Wikipedia:关注度 (气旋),发现这是一个标准颇高的关注度,符合该关注度的条目,几乎一定符合GNG,很难找到例外。这使得该关注度标准几乎是一张废纸:既然符合该关注度的条目一定符合GNG,那就没有用该关注度标准进行判断的必要。我倒是没有倾向于调整关注度标准,但是否考虑调整一下表述方法:

现行条文

一个气旋应该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或以下任何至少一项准则,方可被收录:

(中间略)

提议条文

一个气旋若符合以下任何至少一项准则,则必定可获收录:

(中间略)

不符合上述准则者,若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亦可获收录。

--Itcfangye留言2020年9月7日 (一) 17:54 (UTC)

我看不出有何实质性不同。Fire Ice 2020年9月7日 (一) 19:21 (UTC)
(&)建议:可以把第二条中的“打破”改为“有”,否则标准比gng还要高,令指引作用不大,因为反正看gng已经够了。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08:35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NASA网志是否“独立于主题”

NASA网志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存档/2020年1月#台风风神_(2019年)_2中被管理员Kuon.Haku认定不属具关注度来源。不过在近期的DRV中,User:虫虫飞指出其他管理员User:Wong128hkUser:Iokseng的看法(两者均在2017年NASA网志认定属具关注度来源)。现请各位NASA网志是否属具关注度来源给予意见。通知@SanmosaItcfangyeMCC214R96340Michael Chan林天蓬Samson2005AndyAndyAndyAlbertFran1001hkAT:曾参与相关讨论。另ping@Teddy910208顏嘉佑CHING WAI KONG實況主小羊君Super WangMr hinWU MING YI:其他PTS的主要贡献者。--A1Cafel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08:55 (UTC)

我认为相关判定的依据在于相关来源不“独立于主题实体”,我有理由相信此前的管理员意外地忽略了这点。我支持2020年1月的判定。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4日 (四) 08:59 (UTC)
首先我假设NASA是关注度来源,不过我认为气象专题大部分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并非所有热带气旋都需要建立条目。中维已经存在大量语言孤立的气象条目,如果写得非常好,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不是的话,比照其他语言来并入至上级条目,这样条目的可读性才会有所提高。关注度是一项收录标准,这并不代表符合关注度就一定要建立条目,这也是这些单项关注度来源条目的主要问题,缺乏延展性的同时为建而建,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撰写态度,请气象专题和热带气旋专题的诸位重新审视一下。谢谢。--AT 2020年9月24日 (四) 09:03 (UTC)
  • 我认为NASA网志在台风类条目中不适合作为关注度来源,其中一个原因是任何符合WP:NCYCLONE的台风条目都一定有NASA的记录,且NASA网志记录的台风肯定远多于符合WP:NCYCLONE的台风。如果把NASA网志列入台风条目的关注度来源,那我们直接废除WP:NCYCLONE得了。Itcfangye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09:11 (UTC)
  • 独立来源的定义是甚么?利益冲突?天文学家均会研究天文,所以天文学家的来源不是独立?物理学家均会研究物理,所以物理学家的来源也不算独立?甚至传媒均会报导“2018年美朝首脑会谈”所以传媒在此方面的报导也不算独立?“关注度指引”建立的原因是甚么?“独立来源”一项要求,是为了确保来源的中立性,还是有其他原因?--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09:55 (UTC)
(※)注意:完全同意User:Michael Chan的看法。GNG 的基本原则就是“可靠、有效介绍、独立于主题”,NASA其实是政府网站,属可靠来源,而且台风不是政府部门的资产,因此完全符合GNG的要求。现在社群就喜欢把主观意愿硬套进GNG,不断增加GNG的限制,也把GNG的门槛不停提高。其实大家都忘了关注度的原意就是找一个标准去确定主题有人关注,政府要成立部门去专门研究台风,由部门成立起,已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关注“台风”这个东西。社群也忘了维基其实就是“百科全书”,它的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如果条目符合关注度,就没必要按个人主观意愿,把不必要的限制硬套进GNG。--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1:12 (UTC)
您类比的对象有误,如果是气象学家的来源,那当然有效,这跟气象部门不是同一回事。详细论调请参照上述台风风神的复核。--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2:39 (UTC)
重看上次讨论,我还是不同意您的观点,理由与Michael Chan相同。--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2:47 (UTC)
我也不同意您的观点,热带气旋没有任何特权。--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2:50 (UTC)
虽然写的气象类条目应该不对任何三个人加起来少,但我个人也赞成从严把关风暴条目的关注度,这主要是因为:风暴条目所面临的“删除”和其他条目有很大区别,即风暴基本上都会收录在风季条目里面。见我自提重审Talk:2005年第十号热带低气压的意见。风暴应该证明在风季以外还有必要单独写成条目,才能单独写。这样的情况并不难判断,基本上从篇幅就可以大致看出来,如果写来写去就那么几句升降级,短到直接放在风季都不会显得内容太多实在难看,那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单独成条目(而且西太平洋这样的条目还有一大堆)。如果对人类有影响,那自然会有大量新闻收录,这类应该不会有异议;如果对环境、水生物有影响,同样是有足够来源关注,这应该也没有异议;如果完全没有影响,但是:发展历程非常复杂(如飓风纳丁和我写了有几个专门的气象历史条目),或是创下纪录(这个就必须前几名,总不能十几名、几十名也算纪录)那也可以写,这主要是因为有气象研究价值,写在风季里面太长太长太长了。在此我认为:NASA网志属于可靠来源,但不能够用于证明关注度。不能支撑风暴条目单独存在。--7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12:54 (UTC)
不能因为对某些主题的条目不喜欢,然后要把特定主题的关注度门槛提高,而且中维还没到要缩减条目的境界。与中维几乎同时建立的英维,现在已经超过六百万个条目,中维才一百万,而且不论数量,连质量也不及英维,原因是英维除了不会增加特定主题的关注度限制外,专题关注度指引也远远比中维多。--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3:04 (UTC)
英维还没有对应条目呢,您如此支持英维,那理应跟从英维做法。语言孤立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敢回应么?--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12 (UTC)
既然上述类比有误,那么为甚么把“学家”换成“部门”就变成了紧密联系?气象学家可以宣称自己有责任监测台风,气象部门也是宣称自己有责任监测台风,为甚么前者不属于紧密联系,而后者属于?《可靠来源指引》中对独立来源的定义是“不能够相互合作”和“拥有各自独立的编辑评阅和事实校验的过程”,气象部门的来源符合上述指引。另外,中维应该不会因为其他语言维基百科删除条目,就跟着删除吧。--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13:30 (UTC)
部门是一种社会责任,学者是学术研究(也可以说是兴趣),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或方向性来作出研究,前者则必须无时无刻关注相关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前者事无大小都要有相应的报告,后者却有选择的权利,紧密程度的差异可想而知。另外,我认同气象部门是可靠来源,不过这并不代表它是关注度来源,两者没有冲突。最后,各语言之间当然是独立运作,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其他语言都没有这样做的情况下中维要这样做?是中维出类拔萃还是规定有漏洞?正如我先前所言,写得够好的话,就算没有其他语言版本的话也不成问题,反之便应考虑并入至上级条目以免出现语言孤立的问题。--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51 (UTC)
“社会责任”和“个人兴趣”与gng 有何关系?完全看不懂中间的逻辑关系。--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1 (UTC)
那代表您写条目的经验太少。--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5 (UTC)
请了解GNG的“独立于主题”的概念。--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10 (UTC)
我将这句话原原本本还给您。--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25 (UTC)
(&)建议:与其想着怎样删去条目,或增加gng门槛,不如把英维的“电影关注度指引”、“学者关注度指引”、“网站关注度指引”等引进中维,现在新手已经很难参与写条目,因为GNG门槛已经被无形间越推越高,长远来说对维基发展都不好,不要忘记维基是“百科全书”,它的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3:32 (UTC)
不要扯开话题。GNG门槛从来没有被推高,甚至我从未见过如中维门槛如此宽松的关注度,中维独有的气象条目如此之多,正是一个最佳例子。适度的筛选对于维基发展有绝大的益处,相反采取放任主义的话,才是对维基有害,请勿削足就履。--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57 (UTC)
台风条目多,是因为人们都关注台风,不能就此推论门槛被放松了。--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4 (UTC)
所以您言下之意是就只有中维人关心台风么?其他地方对台风就漠不关心吗?--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7 (UTC)
英维的台风条目比中维多很多。--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9 (UTC)
对啊,那为什么中维独有的台风条目仍然这么多?您掌握到问题的重点了吗?--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23 (UTC)
  • 这个没甚么关系,英维有的台风条目,很多中维也没有。两边社群不同,共识也不同。我们应该以同一标准去看待不同主题,而不是对某些主题有偏见。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36 (UTC)
    中维没有而英维有的只不过是没有翻过来,而中维有的,英维也有,只是人家放在上级条目而已。而且,这类中维独有的台风就是关注度门槛过于宽松而造就出来的问题,也是语言孤立的理由,也就是说其他语种都比照英维做法,只有中维碍于如此宽松的关注度门槛才让人有机可乘。我素来对所有主题都一视同仁,所以才指出气象条目的问题,就语言孤立的问题来说,比气象严重的可谓少之有少。我为什么要对气象条目有偏见?难不成台风得罪了我?请搞清楚前因后果才发言。--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52 (UTC)
  • 不同维基都有不同社群,因此有不同的主题偏重,而且台风是对特定地区有影响,受影响的社群自然会更关注那个台风。而且,我看到的是中维社群比英维更“热血删除”,未看到英维的标准比中维高。--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5:48 (UTC)
    请问怎样偏重到只有中维独有?这是偏重造成的问题吗?不是,这是中维滥建条目所造成问题。中维删除情况之所以高于英维,是因为英维连创建条目的门槛本身就已经很高,根本不能像中维一样随手便能建立条目。也就是说,英维是从源头著手阻挡了有问题的条目,中维没有这个制度,当然就只能靠删除等手段来补救。是删得其所,而不是像您一样在滥保。--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6:01 (UTC)
  • 您说的都不是事实,也没有方针根据,您看afd的提删,很多中英维基都有条目,用户还是走来提删。结果很多中维的条目都删去了,只剩下英维条目,您说这反映甚么?还有,有人把英维音乐关注度指引引来中维,社群一面倒支持,就只有您一人无法接受英维的收录条件,把大量收录条件都删去,那反映英维门槛高吗?还是中维的标准太高?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23:12 (UTC)
    哪一句不是事实,不要将您自己不懂的事情就推说成不是事实。很多?多在哪里?删除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您觉得不符的话,大可提请存废复核还原。音乐关注度您觉得不妥的话,也可以提出修订。中维门槛之低就是因为像您这样的人不断要求放宽,结果弄出一大堆奇怪条目,现在有人愿意出来收拾残局,还要多加阻挠。请问这是什么心态?其他人的声音您听到了吗?--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6:32 (UTC)
  • 您看我最近一个月的删除数是所有管理员最多的,而且我每天处理afd是最后一个才处理的,我保留的条目的都是前面几位其他管理员没有删的,我删的都是其他管理员不敢删的。何来“不断要求放宽”?您只听到删除派的声音,没有听到保留派的声音;您也无视了删除方针规定:“删除应是最后手段”,而不是条目在“不确定”、“争议中”删去。删除并不能解决问题,热血提删也不是“收拾残局”,您看afd 用户没找过来源就走来提删,结果很多提删都是误判,浪费很多社群时间。--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6日 (六) 05:17 (UTC)
    我由头到尾都没有要求删除这类台风条目,请停止妄想。而且,删除应该删除的内容跟您的删除数多少没有直接关系,这只不过反映您勤力,先于其他管理员去处理应该删除的内容而已,这不代表您没有要求放宽。现在不是所谓删除派还是保留派的问题,而是应该删得其所,留得其所,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删除,更不是什么东西都要保留,保留等于好,删除等于坏是一种典型的误解。--AT 2020年9月26日 (六) 05:43 (UTC)
我个人觉得身为管理员指责另一个管理员与其想着怎样删去条目很不负责任。--7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14:02 (UTC)
您误会了,我没有批评任何管理员,我是指出现在某些用户的倾向。--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6 (UTC)
@AT:那么您认为《关注度指引》需要要求“独立来源”的原因是甚么?--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14:58 (UTC)
恭录GNG:“由主题实体自身发表的作品,或与之有紧密联系的作品,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参见维基百科:利益冲突以了解处理此种情况的详细信息。”也就是说,没有独立来源的情况下不过是在自说自话(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换成台风来说的话,如果对人类造成影响的话,媒体必然会有报道(注意不是例行报道),如果对生态造成影响和刷新什么纪录的话,就算媒体不报,学术上也会有相关的研究,基本上就跟7的意见一样。如果都没有的话,那其实不过是例行报道、新闻稿一样,甚至可以说成是天气报告的延伸罢了。再进一步说,就算写成条目,缺乏来源的主题不可能写得好,或者只不过是大量琐碎资讯堆积而成也说不定。总体来说,就算符合关注度,也不一定就要写成条目,每个台风都要建条目,风季还有什么可以写?一些没有独立来源的东西理应并入风季条目。要注意的是我从来不是在说要将这类台风条目删除,而是通过并入风季条目来提高可读性,并且从而避免语言孤立以及减轻维护等问题。--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10 (UTC)
NASA不是新闻媒体,怎么会和例行报道拉上关系?而且例行报道多指“生者传记方针”中的1E,即媒体关注事件,而非人物,但1E不适用于台风,因为媒体报道台风,确实是关注台风,而不是台风这件事,而且台风是天灾,不是事件。您可以视NASA为一个由政府部门运作的媒体。--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5:44 (UTC)
首句说“NASA不是新闻媒体”,末句说“您可以视NASA为一个由政府部门运作的媒体。”???您先组织一下吧。--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50 (UTC)
况且您根本没有理解到我在说些什么,麻烦重新仔细阅读一次。不要看到关键字眼,就自己想像我在说什么。--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53 (UTC)
  • 重看您上面的留言“中维已经存在大量语言孤立的气象条目,如果写得非常好,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不是的话,比照其他语言来并入至上级条目,这样条目的可读性才会有所提高。”[来源请求],这几句都是没有方针支持的,如果有,请明确指出。--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08:47 (UTC)
    关注度指引:“如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无法由多方来源提供支持,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 ”--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9:30 (UTC)
    很时时候方针指引只是在告诉您不要这样做,而不是方针或指引没有提及的东西就不能做或可以做。很大程度上,方针指引只是提供一个框架,在一些细微的地方不会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描述。也就是说遵照方针与指引来写条目固然是前题,没有涵盖到的部分还是要靠摸索或各种惯例来处理。--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9:38 (UTC)
  • 维基的惯例是建立在方针的大原则下,而不是把主观的意愿套进方针,例如您的观点“中维已经存在大量语言孤立的气象条目,如果写得非常好,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不是的话,比照其他语言来并入至上级条目,这样条目的可读性才会有所提高。”显然就是原创规则,而且没有其他管理员是这样操作,条目的存废是维基的重大议题,如果不严谨依从方针规定,争议就大。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0:25 (UTC)
    所以您是看不到我第一个回复?还有如果您每一句意见,每一项编辑都有方针指引依据,我倒是想见识见识。我从来没有将我的意见套入方针,是您强行将我的言论套入方针。我上面已经回应得非常清楚,在维基上不可能每一个动作都要依据方针与指引,规定只是大框架,细微部分仍然需要各自掌握。如果您只遵照方针与指引,而不适当地运用常识的话,您注定一篇条目也写不出来。--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0:50 (UTC)
  • 提请虫虫飞退出这个话题的讨论。不要一如既往地夸夸其谈自己不懂的东西。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2:09 (UTC)
  • 同AT--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5日 (五) 04:51 (UTC)
  • 热带气旋编者应该主动找新闻,显示该气旋对人类城市造成破坏(这通常是挺高的雨量或风速),这才是有百科意义、时事新闻意义;单纯记录某气旋的在海上远离人烟的轨迹与警报等级,而不告诉读者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草草结束条目,百科性就弱了(而且你想想,只要对城市有破坏,何愁没关注度?所以NASA网址并非重点,重点在:有没有文献显示它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找这些资料我自己也做过,作为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的早期主编,我发现稔平半岛的历年降水和水灾记录惊人,查了新闻发现它是台风常年经过的黑点,就顺手在有关的台风条目里加进了相关字句“2018年台风山竹吹袭,惠东县停电率70%以上的有3个镇尽在稔平半岛,三大中国通讯运营商基本瘫痪。”Lovewhatyoudo 爱我乡土,没灾就是福 2020年9月25日 (五) 05:25 (UTC)

“关注度”与“重要性”

@AT:既然要求使用独立来源是为了确保自吹自擂,那么一个台风又怎么自吹自擂?我对《关注度指引》的理解是,《关注度指引》只是一个机制,确保条目不会违反上级方针,例如“中立”等。从“要排除下列与主题实体有关联之人释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我宣传广告自身发表个人出版物自传新闻稿等”可以理解出,以上六项要求都是为了确保中立性,“包括但不限于”不代表可以将“确保中立性”的要求扩大至“社会关注条目所述的主题”。

《关注度指引》指的不是真正的“关注度”。条目可以得到公正的查核是一回事,条目有没有重要性是另一回事。英维很久以前就有“重要度”提案,“有证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对这个条目感兴趣(或者曾经对它感兴趣);或者说:该条目至少在某个社群之内是为人熟知的”和“条目具有一定基础,有潜力扩展成为一定的长度(而不只是停留于小作品阶段)”是你们的观点吗?你们是不是认为条目条目除了要符合《维基百科不是甚么》和可供查证外,还要有一些人感到条目主题重要才可以建条目?所以你们是打算在中维提议执行“重要度”?请勿混淆“重要度”和“关注度”。--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6:20 (UTC)

“既然要求使用独立来源是为了确保自吹自擂,那么一个台风又怎么自吹自擂?”我是说“没有独立来源的情况下不过是在自说自话(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您说的跟我说的完全相反。当没有独立来源的情况,那意味著所有资讯都是出自同一或多个有关连的出版者,这也变成说是关注度指引提到的“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这跟重要度毫无关系,请勿混淆视听。加上我再三强调的是,就算条目主题符合关注度,也不一定要创建条目,现在气象专题的条目大多反其道而行,以为有关注度便要创建条目,结果导致语言孤立,行文简陋,风季条目的作用也随之大减,现在不是要求将这类条目全部删除,只是并入风季条目而已,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过份的要求。--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6:40 (UTC)
关注度指引有没有要求来源的数量?现在删除台风条目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条目质量低下还是关注度不足?--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7:10 (UTC)
AT认为来源“不独立于主题”,主张删去。“就算条目主题符合关注度,也不一定要创建条目”是指条目如果侵权、广告、原创等问题也会删去,但有些用户对这个概念也有误解。--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07:16 (UTC)
我认为最大的理由是缺乏独立来源,再次强调我不是要删除这类条目,只是希望能够将其并入风季条目,从而提高可读性,避免语言孤立等问题出现。--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8:40 (UTC)
@AT:“没有独立来源的情况下不过是在自说自话(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自说自话”是不是指缺乏中立性?--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0:36 (UTC)
不是。我上面已经解释了:“当没有独立来源的情况,那意味着所有资讯都是出自同一或多个有关连的出版者,这也变成说是关注度指引提到的“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0:53 (UTC)
@AT:“所有资讯都是出自同一或多个有关连的出版者”有甚么问题?--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1:21 (UTC)
不就是“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吗?还是您觉得单一来源的条目也可以接受?--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1:27 (UTC)
@AT:问题是,为甚么需要“世界范围对该主题的普遍关注”?--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1:30 (UTC)
因为维基是面向世界,而不是某政府部门发放资讯的地方,当然也不是天气报告的延伸。--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1:33 (UTC)
@AT:如果是多个国家的官方气象部门呢?--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2:39 (UTC)
我认为不行。重心应该放于具备多元来源的条目上,一些只具备纪录性质的内容应该并入风季条目。--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2:45 (UTC)
这个提案就是讨论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上次drv的存废争议就在于此。因此,不是来源的多少,而是用户如何理解“独立于主题”,gng已经明确说是“独立于主题”就是主题和来源“没有利益冲突”如果不根据这个原则去处理存废,很难自圆其说。--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2:50 (UTC)
那我再次声明,我不认同NASA是独立来源。而且,就算有关注度来源,也应该考虑实际情况,不是所有具备关注度的主题都应该创建条目,更不用说单一来源。其馀见我在这串讨论的第一个回应,也可以参照风神的存废复核,所有逻辑论调已经说明得非常清楚。谢谢。--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3:49 (UTC)
1.那个条目不是单一来源。2.就算是单一来源,“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都只是一个“可能”建议,不是强制性,具体要看存看存废共识。3.请勿原创规则。4.那个NASA是符合GNG“独立于主题”,没有“利益冲突”--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4:02 (UTC)
1.单一来源不是单指只有一项来源,而是形容来源都是同一类(气象部门)。2.当然这是建议,我没有强制任何人,要提存废讨论还是复核,我也非常欢迎。3.请勿含血喷人。4.那是您的见解,我认为不符合。--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4:21 (UTC)
(※)注意:提案是讨论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请大家针对提案讨论。--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1:51 (UTC)
看完,就是气象部门。--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4:40 (UTC)
  • 您说了很多站务见解,但却没有方针指引支持,这就是“我是管理员,我说是就是”,如何令社群信服呢?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4:48 (UTC)
    好跳跃啊。我上面一直沿著关注度指引来作说明,您是看不到吗?我亦从来没有搬出管理员的身份来要求别人听从于我,虽则我人微言轻,不过我仍严词警告您不要再含血喷人,自己在妄想我说的话。至于社群是否信服,我相信大家看看这串讨论就已经很清楚了,有异议的可不止我一人。--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5:03 (UTC)
  • 顺便回应M.Chan: 如果有一位气象学家为每个台风都滥发机械稿子,我肯定他的作品很快就会被踢出关注度范围。另外政府机关与接受public funding的科学家的分别是:政府机关往往服从上级,产出大量例行报导,科学家却有研究独立性,不会投放大量心力于无人问津的台风上面。--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6:15 (UTC)
  • 原来上面AT回应过了,看漏。--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6:19 (UTC)
我认为这只属于例行报道,跟指引中的单纯告知一条路线开通相似。--【和平至上】支持通过港区国安法💬 2020年9月26日 (六) 15:30 (UTC)
@Lab06 N:“单纯告知一条路线开通”怎么可能是只适用于人物类条目?--【和平至上】支持通过港区国安法💬 2020年9月27日 (日) 11:01 (UTC)
    • 我的观点是“对人类没有实质影响的台风不应独立成条”。我以作为社群成员的身份发表意见;我并无援引个别方c针或指引条文的义务。社群共识本身即高于任何成文法规。--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16:36 (UTC)
  • “社群共识本身即高于任何成文法规。”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方针和指引是维基的法规,每个用户都有责任去遵守。几个人拉队,前呼后应的“共识”并非违规的理由。此外,请针对的提案讨论,WP:1E是“生者传记方针”的一部分,只适用于人。此案是讨论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因此请针对提案内容讨论。--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7日 (日) 02:46 (UTC)
      • 那么我也是社群的一员,我的观点是“不应该删除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要强化气象条目的质量”。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6日 (六) 16:42 (UTC)
        其实从来都没有要求删除,只是希望能够将对应的条目并入上级条目而已。纵使内容具备收录的价值,却并不代表必须建立条目,并入风季条目并不会失去任何资讯,反而可以提高可读性和避免过度的语言孤立的问题,一举多得。--AT 2020年9月27日 (日) 10:48 (UTC)
        @AT:NASA在热带气旋发布方面没有社会责任,有责任的是联合台风警报中心。--M.Chan 2020年10月2日 (五) 11:00 (UTC)
        NASA到底有没有责任,我不好断言。不过其他人在整段讨论也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我在一开首的留言也说明了就算NASA可证关注度,这类条目仍然存在问题,理应并入风季条目。我不懂的是为何要如此执著要另建条目,明明并入风季条目也不会造成任何资讯缺失,另建条目却会产生的问题。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1:32 (UTC)
  • 现在社群有滥于合并的的倾向,小小条目合并也无可厚非,这个条目本身就已经很长,合并其实不容易,而且令另一条目变得太冗长,难于阅读。此外,责任不责任与关注度无关。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1:40 (UTC)
    滥于合并?不如说滥建条目?不然那来滥于合并?一早写在风季条目就没合并这回事了。另外,您要理解到写得长背后的理由,如果只是写得冗长的话,那精简后并入便可。况且4000多位元组叫长吗?我不觉得,况且对应的风季条目英文版位元组超过16万(日维15万),中维也才12万,完全有空间承受。--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1:58 (UTC)
  • 我觉得“滥于建条目”也是非常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风气,对维基有非常坏的影响。您看那么多线下推广活动目的是甚么?无非都是鼓励更多人写条目。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2:06 (UTC)
    鼓励人写对的条目是很正确。相反,一些不适合的条目就不应该鼓励。--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2:16 (UTC)
  • NASA当然可以证明关注度,不过对于“怎样的NASA资料”能证明又是另一回事。也许我们可以像音乐关注度讨论音乐榜单一样那讨论什么样的政府资料可以符合关注度条件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9月26日 (六) 18:27 (UTC)
  • 上面Milkypine君所言甚是。什么NASA资料是不是独立于台风?在下不想纠结于此,简直越看越糊涂,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其实《关注度指引》第二段就表明︰“一个经共识认为符合本标准的主题,通常都拥有关注价值,并且符合成为百科全书独立条目的标准。如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无法由多方来源提供支持,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 ”如果一个台风条目只有NASA来源,而NASA来源又没有提供足够内容以支撑条目独立成篇,那社群自然应该考虑合并。但这个不是删除决定,而是编辑决定,应该是社群决定。符合《关注度指引》可以独立成篇,不等于符合《关注度指引》就都要独立成篇。--J.Wong 2020年10月1日 (四) 16:57 (UTC)
(✓)同意user:Wong128hk看法。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1:42 (UTC)
补充一点,在社群决定条目是否应该合并,无论条目是否符合《关注度通用指引》,其实也不妨同时参考《关注度(气旋)指引》。以“台风风神”为例,明显没法符合《关注度(气旋)指引》,那合并到母条目会是不错之决定。--J.Wong 2020年10月2日 (五) 13:40 (UTC)
(※)注意:这个条目同时在afd和drv都被删去了,删去的理由是来源“不独立于主题”,提案本来是讨论naza是否“独立于主题”现在讨论又开始离题了。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4:05 (UTC)
上面Milkypine说得很好,“NASA当然可以证明关注度,不过对于“怎样的NASA资料”能证明又是另一回事。”而且,还是因应不同主题而有所改变。就算NASA可以证明台风关注度,由于各种问题,并入风季的条目是较佳的选择。显然地这不是离题,而是在说明NASA是否可以用作反映关注度这个命题,其实需要按照NASA的资料和相应的主题而存在变化,这种变化就算能够形容为可以反映关注度,这仍然不是另建的条目的必要条件,这不限于气象相关条目,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只不过气象在这方面比较严重。这类的条目M君便创建了很多,如果他能够参考上述讨论调整一下自己的编写方向,那当然很好,不然的话我相信其他用户也毫不介意逐一提请afd(当然我也可以),以决定是否应该并入风季条目。就算符合关注度也不等于必须建立条目这一点我想已经非常清楚,希望相关用户能够正面面对。谢谢。--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4:31 (UTC)
@AT:符不符合关注度和需不需要删除是两回事。假设某条目拥有关注度,当然可以以其他理由删除。问题是如果条目只提交NASA资料作为关注度来源,而该条目内容完备,那么是否可以保留?或者如果编者有信心把条目写得好,是否就可以删后重建?热带风暴玫瑰 (2017年)强烈热带风暴皮瓦2006年飓风巴德等条目是否符合关注度指引?--M.Chan 2020年10月2日 (五) 15:18 (UTC)
内容完备与只有一项关注度来源本身是有冲突的,那是因为只有一项关注度来源那代表著其他来源都并非第三方来源或只是提及,因此只有一项关注度那意味著条目本身不够完备,缺乏足够的第三方来源,这代表著条目主题只在该领域(甚至是该机构)有价值,于百科角度来看则缺乏另建条目的意义。因此,这样的主题不可能写得好的,您举出的例子只是这些相关来源的堆砌,并不意味著条目内容完备。除非,社群认为可以豁免,否则无论是Dyk还是GA、FA,也理应并入风季条目,例如原本是英语典范条目的en:Talk:Tropical Depression Ten (2005),在今年初也最终并入风季条目一样,无论写得多仔细,不合规定就是不合规定,所谓的GA、FA衔头也可以通过重审来除名,并不存在任何问题。--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5:38 (UTC)
(※)注意User:Michael Chan提到的例子中如强烈热带风暴皮瓦,线上线下来源都有,怎么会是“单一来源”?而且我比较同意JWong上面的论述“如果一个台风条目只有NASA来源,而NASA来源又没有提供足够内容以支撑条目独立成篇,那社群自然应该考虑合并。”而且应该在afd讨论中有合并共识,而不是把一个“内容完备”而且有关注度的条目合并到其他条目,令条目变得非常冗长而难于阅读。--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04:03 (UTC)
您说的线下来源只是用于解释气象用语,而不是直接与该皮瓦有关。如果存在多样来源,那很好,如果没有的话就应该考虑整顿。afd讨论没问题啊,我没有指望凭这个讨论可以全数整理到这类气象条目。如果凭这个讨论可以让双方的观点更清楚明确,那afd的时候就不用在重复,并且便于判断。--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1:09 (UTC)
  • 条目上25个来源也是解释气象用语吗?而且GNG 建议多方来源去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并非要多个来源“有效介绍”,因此一个有效介绍,和加一个来源提及已符合要求。--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3:05 (UTC)
    我是在说线下来源解释气象,请问您怎样可以得出25个来源也是解释气象用语的结论???除了线下解释气象的来源之外,其他的都不是独立来源,不是来源多就代表多样,全部都来自气象机构那不叫单一叫什么?有效介绍的来源确实有很多,问题在于始终没有脱离气象机构的框架。也就是说,提出一个不符合独立要求的来源,跟您提出N个不符合的来源也是一样,结果在我看来都是无法反映关注度,不会因为多而变得独立。而且,我一直强调的已经不仅仅是关注度的问题,整个讨论就只有您仍然纠缠于有关注度来源就应该另建的条目的思维里,连Michael Chan的意见都比您来得有意义得多。--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27 (UTC)
  • 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来源,怎么会定义为“单一来源”?按您这么说有关历史的条目,用了不同历史学家的来源也是“单一来源”?--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5 (UTC)
    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都是气象机构啊,怎样多元化?您提到历史条目,历史学家是学术研究,如果有历史部门或机构,那一样不能反映关注度,那请问气象条目的学术研究在哪里?您这个比较只是在让您的主张变得更加脆弱而已。--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40 (UTC)
  • 您有所不知,香港就有一个“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专门研究香港文学,他们的来源基本上是权威的;大陆有一个“社会科学院”即古代的“翰林学院”延伸,是优秀学者聚集的机构,他们专门研究文学、史学、语言等,也是学术权威。--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5:16 (UTC)
    我在问您气象条目的学术研究在哪里,您反过来告诉我有什么文史学术权威是什么意思?我承认学术来源啊,我是在问您那些有问题的气象条目的学术来源在哪里,不是要您告诉我文史的学术来源有什么。--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6:01 (UTC)
  • 我是回应您“如果有历史部门或机构,那一样不能反映关注度”这句,而且维基甚么时候一定要有学术来源了?GNG的要求从来都是从来源去“有效介绍”去寻求关注度的证据,这是方针的精神。--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6:12 (UTC)
    您掌握不到问题的核心。气象机构对台风作出介绍是一种必然性,是有规律的,没有选择的馀地,不会突然无故跳过几个台风。您提到的历史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或然性,并不存在像风季一样的规律,是有选择研究课题的自由,只要在研究主题之下想怎样跳就怎样跳。而且,实际上历史条目存在多样的来源,无论是学术来源、政府部门还是媒体都有,要证明关注度远比气象条目要来得简单。换个角度,历史主题下也有不应收录的内容,我认为气象专题也是如此,如果有所有台风都值得收录的根据,大可提出修例,无任欢迎。另外,我不是说一定要有学术来源,而是有学术来源的话关注度就没有疑虑,媒体来源也完全没有问题啊,大量登陆或造成人命伤亡的台风也存在一定数目的来源,我从来没有对这类台风作出质疑。我所质疑的从来都是在大海中心形成然后自然消灭,除了气象机构的纪录外没有任何来源的台风,因此我才提出学术来源这个观点。这是因为如果该台风有足够的威力而破了什么纪录的话,便存在拿来做学术研究的可能性。关注度说的有效介绍固然是重点,不过其馀要求亦需要满足,而不是作为气象wikia或气象机构的纪录(或天气报告)的一种延伸。--AT 2020年10月4日 (日) 08:54 (UTC)
  • 不是所有台风都有NASA详细介绍,上次讨论我不是已经举了很多例子吗?而且以条目太多,然后按自己良好主观意愿增加特定主题的额外条件,也是不应该的。就如有关城市的条目,有人住就能写条目,换言之所有城市、乡村都可以建条目,您不能因为不喜欢城市条目,然后就走去提删城市条目。中维与英维差不多同时创立,但英维已有六百万个条目,而且质素比较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对于条目有更宽容的态度,对关注度有更冷静和理性的思维,英维几乎多个专题关注度指引都接受“多个来源提及”而无须“有效介绍”,如果引进中维,肯定会有人反对。--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4日 (日) 10:09 (UTC)
    NASA跳过了哪些您说说看。从来都不是条目太多的问题,请不要跳针。我已经论述过中英维的分别,英维在创建时已经阻截了大量不当内容,不像中维随便谁都可以创建条目。如果英维的要求宽松,那是因为他们有严格的制度作为辅助,而不是采取放任主义。中维的宽松的关注度制度完全体现于气象条目的滥建之上,英维并入风季的内容去到中维就变成条目,还有人走出来护航。我上面提到的Tropical Depression Ten (2005),英维将原本是典范条目的内容并入了风季条目,这就是您说的宽容?很明显,宽容的是中维,只要存在一项关注度来源便有条件建立条目,只要细心思考一下就知道如果只有一项关注度来源,这条目不可能写得好。中维的关注度就是如此宽松,部分气象条目却连这种宽松的要求也满足不到。最后,对于您完全忽略我的意见来回应表示不满,今后也会拒绝回应您因自己认知不足以及写作能力低下而引致的谬论,只会回复其他人有意义的意见,并且坚决反对您的观点。而且,根据此讨论的方向性,我仍然会以一贯主张来处理相关气象条目,以正视听,请您好自为之,就这样。--AT 2020年10月4日 (日) 10:42 (UTC)
  • 我觉得您过虑了,不符合收录条件的,早就速删了。现在删除派有一种倾向:“要么您不要写,要么您要写出很优良的条目”,追求条目的优良不能通过删除或合并去达成,只能通过条目评审,互相交流意见去达成;或者您可以像Kolma那样动手去改善条目。而且收录标准订好后,符合标准的就不要“热血提删”,管理员也要“审慎删除”,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新手去写条目。您上面提到的标准连老手也不容易做到,如何鼓励更多新人去写条目呢?我们要对新手有“合理期望”,也不能伤害新手,这样维基发展才好。--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4日 (日) 11:06 (UTC)
  • 来源当然越多元化越好,但不等于不同机构的气象网站也要视为“单一来源”。按既定的方针指引去以一视同仁的标准,审视不同主题,不必对某些主题增加额外要求。否则社群做再多的线下推广活动也白费,老手也不容易写条目,新手就更不用说,对维基长远发展有很坏的影响。--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1 (UTC)
    单一来源就是同类型来源的意思。我从来都是按照既定标准去处理,不然不会发现到气象条目有如此多的问题,其他主题都遵守规定,气象主题凭什么就可以乱来,自建wikia?另外,您提到的是一种方向性的问题,如果是往好的方向走的话,那当然应该鼓励,往坏的方向走就应该加以制止,而不是诸多推搪,不去正视问题所在,这对维基长远发展影响更坏。--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8 (UTC)
虫虫飞君,简单一点,个人不认为NASA资料并非独立于台风,世界各地气象站资料都独立于台风。不能使用或不符合《关注度指引》是因为指引中其他要求,而非独立与否。独立与否是用来判断资料来源对相关人事物描述是否客观中立之其一依据,确保来源出自第三方,而非与该人事物有利害关系者,将此放到台风未免贻笑大方。上面AT君所言有理。有些合并与否明显是编辑决定,需要社群,尤其是气旋类条目专题主要参与者,来承担并作出决定。--J.Wong 2020年10月3日 (六) 02:27 (UTC)
台风专题编辑者间应该对哪些气旋可以独立成篇有明确共识,并予以恪守。如果《关注度(台风)指引》及其他文件(如有)仍不够明确,请继续讨论、推动。--J.Wong 2020年10月3日 (六) 02:35 (UTC)
(!)意见:GNG的基本条件是要求来源“可靠、有效介绍、独于主题”,社群都同意NASA为可靠来源,而提案原先的目的是要厘清“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从上面的讨论,共识也倾向于同意NASA是“独立于主题”,至于条目是否合并,我同意Jwong的意见,在具体的存废讨论中形成共识:“如果一个台风条目只有NASA来源,而NASA来源又没有提供足够内容以支撑条目独立成篇,那社群自然应该考虑合并。”方针已经有明确规定。--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04:14 (UTC)
我不知道您从哪里看出“共识也倾向于同意NASA是“独立于主题””,至少我可以看到除了我以外,SANMOSA、Itcfangye、7、犬风船、Temp3600、Lovewhatyoudo以及和平至上均不同意,而明显与您同一立场的只有M.Chan(他就创建这类条目的人)和Lab06 N,完全得不出共识倾向同意NASA是独立来源。存废讨论也非常欢迎。--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1:16 (UTC)
(:)回应
  1. 您提到的例子明确主张NASA“不独立于主题”只有Sanmosa,其他的都是扯开了话题,没有针对提案论述,没有表示是否认同NASA“不独立于主题”,或者只是走来攻击虫虫飞,并非参与讨论。
  2. 明确接受NASA来源的有:User:Michael Chan、User:Michael Chan、User:Lab06 N、Milkypine、DavidHuai1999
  3. 接纳NASA为关注度来源的管理员有:Jwong、User:Iokseng、Manchiu、虫虫飞
  4. 以NASA“不独立于主题”删去的管理员:AT
以上。--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2:59 (UTC)
@ItcfangyeJarodalienUjuiUjuMandan:@LovewhatyoudoTemp3600和平至上:各位看看这位用户怎样形容你们,“其他的都是扯开了话题,有没针对提案论述,没有表示是否认同NASA“不独立于主题”,或者只是走来攻击虫虫飞,并非参与讨论。”--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3:56 (UTC)
而且您的著眼点有著根本性的问题,您可以问问看到底多少人支持或反对风神合并到风季。NASA来源我也接受啊,问题在于怎样应用,您要将其当成唯一依据那就很奇怪。众人说了N次的就算有关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条目,您完全视若无睹。--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18 (UTC)
  • “就算有关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条目”是指条目侵权、广告、原创等问题也会被删去,不是指您对某些主题有偏见,所以要增加额外的收录标准。--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23 (UTC)
    您这个主张很有问题,关于并入理据上述诸位已经说明得非常清楚,您不会写条目我不怪您,但请您不要用这些奇怪思想来荼毒别人,也不要自曝其短。您应该针对的是有些人将维基当成wikia,钜细无遗地编写爱好者内容的行为,而不是反过来将按照规定清除这些内容的打成坏人。--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6 (UTC)
  • 请了解我是按方针指引去处理站务,请提出支持“就算有关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条目”[来源请求]方针或指引,谢谢﹗至于合并的原则,我同意Jwong的做法:“如果一个台风条目只有NASA来源,而NASA来源又没有提供足够内容以支撑条目独立成篇,那社群自然应该考虑合并。”。--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41 (UTC)
    关注度指引已经写得很清楚:“如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无法由多方来源提供支持,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 ”加上,我上面早就说过,不可能所有动作都有仔细的方针指引,这些我早已提及过。而且,关注度指引也没有跟您说符合关注度就一定要建立条目啊,如果您如此不知变通的话,不说关注度问题,您连一篇条目也写不出来。--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3 (UTC)
  • 重点是“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并非要多个来源“有效介绍”,而且“可能更为适宜”是建议性质,不是强制性,因此一个有效介绍,和加一个来源提及已符合要求。此外,中维的方针已经很全面,绝大部分站务都有方针指引规定,管理员严格依从方针指引,操作较容易获得社群认同,而不是“我说是,就是了”。--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5:04 (UTC)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您,是没有强制性,如果有我早就直接跑去处理了,还在这里说那么多吗?您要去满足一个最低条件,从而放弃改进条目的机会,那我也没办法,这也是为什么气象条目可以横行多年也无法完全根治的理由,理据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如果相关用户还是认为无需作出任何改动的话,那今后只好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处理。另外,我不希望您永远在强调管理员的身份,我从来没有以管理员的身份,您却不断提及管理员应该怎样怎样,我就是严格依从方针指引才会带出这个问题,您见解不同没关系,而不是走来指责我““我说是,就是了””,如果是这样,我根本不需要在这里跟您讨论,就直接走去处理了。我在这里持续讨论是尊重社群的各种意见,而不是像您这样含血喷人。--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5:55 (UTC)
  • 我没有批评您,我只是分享我的看法,您应该比我更清楚,社群会经常质问管理员的操作理据,如果不能援引方针指引去回应社群,您觉得社群接受吗?此外,这个提案就不应提出,每个维基都有删除派和保留派,怎么能说服另一边接受自己的立场,然后改变自己立场?--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6:05 (UTC)
    我有我的操作理据,也有方针指引支持,只是在理解上您与我存在差异而已,不同管理员有著各自的理解,操作上存在差异并不奇怪,如果社群不接受的话自会有解任提案等方法来制衡,至少我不认为社群有不接受我的看法。另外,此案是否应该提出是用户各自的想法,我不会干预,讨论本来就是互相尝试说服对方,经过各种协商、理解或妥协来形成共识,如果最终无法达成共识而维持原状的话,讨论本身也是有益处的,他日再有同类讨论出现的话,过去的讨论便会有参考的价值,一些已经论述过的观点就可以省略,加速讨论的进行。--AT 2020年10月4日 (日) 08:40 (UTC)
Not surprised at all. What can you do if someone insist to let people listen to their opinions without necessary study. 勉强せずにひたすら自分の意见の述べて、人の妥协を强要するのはね、勘弁してほしいけどな。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3 (UTC)
上文翻译:毫不惊讶。如果有人坚持不经过必要的考究就让别人听取他们的意见,该怎么办。我想请您原谅我强迫人们妥协,只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作考究。--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6日 (二) 09:01 (UTC)
我更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能帮助维基百科的事情上,比如认真回复OTRS的信件。当然,AT君如果觉得这项讨论有任何我能帮忙的细节,欢迎再ping我。--Temp3600留言2020年10月4日 (日) 17:38 (UTC)
@A1Cafel:请您删除您上方的机翻。机翻非常容易错,如果你只是机翻一下自己看还好,把机翻内容贴出来误导人,作为维基人来说是不合格的行为。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0月7日 (三) 13:33 (UTC)
(&)建议:这个提案是讨论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上面我没看到大家就这个话题论述,或者大家可以试试论述一下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17 (UTC)
AT君、虫虫飞君及各位讨论参与者︰个人相信讨论“NASA参考资料是否独立于主题”是否属于有意义讨论,抑或只是一个空转,事实摆在眼前,亦都相当明确。
与其继续空转,不如做一些更有意义讨论来避免这种情况无止境发生完又发生。其实上面虫虫飞君一面不断说同意在下看法,但又一面说合并讨论要在存废讨论中进行,那只证明一件事,虫虫飞君没真正了解在下所说为何,或者是在下表达得还不够清楚。希望以下论述可以进一步解释予各位。
一、首先正如上面所言,NASA资料不会,亦无可能不是独立于主题,希望各位同意,特别是AT君,而且这不应该是气旋类条目是否符合《关注度指引》之关键;
二、所以想这里讨论主题改一改,要讨论就讨论NASA资料是否可用以证明关注度,而非是否“独立于主题”,例如上面两位讨论提到NASA没有就台风作出筛选,是循例提及,这方面可以继续探讨。
三、其次,想再强调“符合《关注度指引》可以独立成篇,不等于符合《关注度指引》就都要独立成篇。”如果大家能就点二达成共识啦,并且共识为确认NASA资料可用以证明关注度,那就再进一步探讨NASA资料对个别台风条目是否都有提供足够内容以支撑起整个条目,如果只有NASA资料一个来源。如非,那合并会是一个选项,但关注度指引其实已经表明关注度指引是不管内容。所以这个合并与否,作为社群之编辑决定,其实不应该在存废讨论之中进行。进行之场地可以是台风专题之下或者本页,彰显决定乃社群编辑决定,减少及避免管理员插手。
四、进而应该确认台风专题,即众台风条目编辑者,是否已经就哪些台风可以独立成篇达成共识。《关注度(气旋)指引》是否足够提供指引?如否,就应该进一步完善指引。
以上。--J.Wong 2020年10月7日 (三) 05:36 (UTC)
我的意见是NASA并非独立来源,不过就算理据不同,如果得出的结果一样(例如并入风季条目),那我也无妨,因此第二点至第四点我也认同。--AT 2020年10月7日 (三) 05:44 (UTC)
J.Wong所言有理,个人当然支持将未能独立成篇的台风条目并入风季条目。不过我担心其他编者不明白第三点,始终在WP:PTS编者大多抱着“宁滥勿决”的心态,加上包含第三点的案例不多,易惹争议。--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8日 (四) 02:54 (UTC)
(※)注意:首先虽然有四位管理员授受NASA为关注度来源,而AT已经否认NASA是“独立于主题”,这方面已经不符合GNG的基本条件:“可靠、有效介绍、独立于主题”,因此不解决“NASA是否独立于主题”,其他话题已经无法谈去下去。而且,这个话题还牵涉到政府部门的来源是否独立于主题,是否可用于关注度。从现在的讨论情况来看,我预期也难有共识,因此可先搁置此提案,待时机成熟时再讨论。--虫虫飞♡♡→♡℃留言 2020年10月7日 (三) 13:05 (UTC)

说个题外话

其实我觉得维基上的风季条目连最基本的ACE数据都没录入,自然有人会觉得风季条目除了台风都是假太空。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5日 (五) 12:16 (UTC)

ACE数据我在现实生活中甚少听闻,有些可能根本没有。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01:19 (UTC)
ACE数据从1979年至今年的任何风季都有。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6日 (六) 06:08 (UTC)
英维在每个风季的讨论页均有纪录,但又不会特别提及,除非该年风季异常(不)活跃,才在首段提及。中维在改用新模板后亦已移去ACE一栏,台风主条目亦无提及。--A1Cafel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7:07 (UTC)
中文维基不是英文维基的中文版,英维不特意提及ACE不代表中维应该效仿英维不特意提及ACE,我觉得中维应该大胆的把ACE等数据引入风季条目。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6日 (六) 08:06 (UTC)
据我的理解,HKO不会给予ACE数据。我认为可以由此推论一般的气象部门根本不会JTWC数据。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08:17 (UTC)

JTWC才是西太平洋最主要的气旋评级机构,除了没有命名权之外基本ACE什么的数据都出在JTWC,而HKO在大陆风迷眼中不是重要的气旋评级机构;在大陆风迷眼中只有三家重要的气旋评级机构

  1. 上述的JTWC,简称大J
  2. 具有命名权的JMA,简称小J
  3. 中国大陆本土机构:CMA

JTWC作为最主要的气旋评级机构,经常出ACE数据,也会专门在最佳路径(BST)中修正ACE数据,JTWC不在意才奇怪。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6日 (六) 08:36 (UTC)

问题在于一般大众根本不会理会JTWC做了些甚么,甚至连JTWC是甚么也不知道。JTWC的资讯于一般读者而言并不重要。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14:14 (UTC)
不要太偏颇大众而抛弃小众,正确道路应该是大众与小众同样重要。如果按照你这个理论那些大众不为知的条目肯定都被删掉,例如这里的条目多数都是隔几年才有几次编辑,而且大众肯定不知道有这些条目的存在。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26日 (六) 16:20 (UTC)
然而你却是为了迎合小众的要求而把大众抛弃了。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SANMOSA SPQR 2020年9月30日 (三) 06:12 (UTC)
添加ACE等数据和风速、气压以及灾情有什么冲突?这些数据又不占地方,而且现在已经不是Modem时代。按照你这理论Windows_Vista这个条目可能只剩下主条目,Windows_Vista开发历史因涉及小众内容而被删除,再举一个例子:微软产品代号列表也是满篇小众内容,还有冷门物种也算无人问津的小众条目。通常大众爱好永远是只有这几样,小众爱好远比大众爱好多样,所以维基百科小众条目至少七成,你敢删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口号难道是假的?U:Lab06 N 参与 2020年9月30日 (三) 07:55 (UTC)
不是占不占地地方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留意。注意WP:NOT#INFO,试问除了阁下,又会有多少人关心台风的ACE。--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1日 (四) 04:39 (UTC)
1.大陆风迷一大半都关心ACE,甚至都形成独特的亚文化圈子了。2.按照你这个有没有人关心条目内容的理论,那么我上述的这些条目可就危险了。U:Lab06 N 参与 2020年10月1日 (四) 06:58 (UTC)
请避免地域中心。你上方提及的条目与WP:DUE中“如果是极少数(或极有限)观点,那么它并不属于维基百科,无论它是否真实,无论你是否能够证明它,除非它出现在一些补充条目中”的描述(我指下划线的部分)类近。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日 (四) 08:25 (UTC)
(✓)同意UT:Lab06 N君的看法。--虫虫飞♡♡→♡℃留言 2020年9月26日 (六) 15:5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