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關注度 (氣旋)/存檔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羣調查(氣旋關注度)

為方便決定編寫Wikipedia:氣旋收錄準則草案的方向,本人在此希望大家就此問題抒己見:究竟中文維基百科應該收錄哪些氣旋?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6日 (六) 14:31 (UTC)

可參考Wikipedia:關注度 (熱帶氣旋)及其討論頁。--Temp3600留言2019年2月16日 (六) 16:39 (UTC)
User:Temp3600該提案之所以不通過,乃因為條件或過寛,或達成之已合GNG,故不建議以該提案作基礎;Wikipedia:關注度 (溫帶氣旋)同理。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7日 (日) 01:11 (UTC)
解釋:Wikipedia:關注度 (熱帶氣旋)#準則中的1過寛,2很明顯符合之也就符合GNG,3可考慮,4難以定義。Wikipedia:關注度 (溫帶氣旋)#標準中的1是解釋收錄範圍而非標準,2、3、4可考慮,5、6、7、8、9很明顯符合之也就符合GNG,10難以定義,11過寛。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17日 (日) 01:11 (UTC)

社羣調查(氣旋關注度;第二次)

以下有兩個問題:

  1. 擁有氣旋生成或經過的區域所在的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給予的國際命名的氣旋是否應被視為有關注度?
  2. 氣象機構的大篇幅報導應否被認可為能支撐氣旋關注度的來源?

以上,請拋開現行關注度指引回答,因為閣下的回答將會影響新關注度指引的編撰。@Kuon.HakuCwekTemp3600AntigngHat600、@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Tenbeens卡達Michael Chan、@Jyxyl9B dashC933103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019年3月4日 (一) 14:33 (UTC)

我仍然比較主張只保留有登陸過且有名稱的氣旋,沒有名稱的話則需要造成重大人命傷亡或存在重大學術價值才應該保留。—AT 2019年3月5日 (二) 18:31 (UTC)
User:AT那麼閣下認為氣象機構是否獨立於氣旋?--M.Chan 2019年3月8日 (五) 08:09 (UTC)
什麼意思?—AT 2019年3月8日 (五) 15:38 (UTC)
User:AT應該是日本氣象局是否獨立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之類的意思,或許閣下可以嘗試回應一下本人的第二個問題。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019年3月10日 (日) 09:30 (UTC)
另外,個人認為要登陸才能被收錄可能過份嚴格了,氣旋不登陸而具有重大影響並非少見。Σανμοσα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019年3月10日 (日) 09:32 (UTC)
所以氣旋就沒有存在任何非獨立來源的可能性麼?我不認為氣象機構可以作為獨立來源反映氣旋的關注度。不過,既然是在討論特定的下級關注度限制,通用關注度的規限就不在討論範疇之內。另外,我不是主張必須登陸,上面也有提到「需要造成重大人命傷亡或存在重大學術價值」。—AT 2019年3月10日 (日) 11:50 (UTC)
在下以為,氣旋肯定獨立於氣象機構存在,對於滿足一定風級且被編號的氣旋,都應該具備相當的關注度。同時,未達到前述標準的,若有相當的科研價值或有一定的性質以致其值得收錄(我記得曾有個十二月底掠過新加坡、結果當地居民渾然不知的氣旋),則也可以收入。--·雲間守望
  • 重點應該放在颱風對人類(包括學術界)的影響上。命名/編號本身不應該用來確立關注度。另一個原則是:如果一個颱風條目的內容只是由氣象數據堆積而成,以致有可能違反wp:IINFO,那它就應該合併進風季條目裏面。--Temp3600留言2019年3月10日 (日) 19:10 (UTC)
  • 雖非氣象學專題參與者,還是提醒一下各位,一個維基百科條目最重要的是該事物的影響,因為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如果大家都認同這一點,那就應該細化標準,建議用具體例子來說明,這樣不容易流於空想。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12日 (二) 05:29 (UTC)

提議正式將《氣旋收錄準則》設為子關注度指引之一

通過:

由於所有反對意見均已被妥善回應,基於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現將此提案視為通過。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10:23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經過了兩次針對氣旋關注度的社羣調查,在整合了社羣普遍意見後,本人在此提議正式將《氣旋收錄準則》設為維基百科眾多子關注度指引之一。

如果《氣旋收錄準則》通過,則氣旋條目的收錄標準如下:

  1. 該氣旋被任何一個世界氣象組織指定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編號或有命名,並至少有登陸一地一次。(已刪)
  2. 該氣旋本身具特殊紀錄者,包括但不限於區域所經之處極其罕見、系統性質不明(如2006年中太平洋氣旋)、顯著強度變化(如炸彈低壓)、強度或結構維持穩定。
  3. 該氣旋成為數個教育、研究機構之課程案例,或作為氣象機構之研究資料,以體現其探討價值。(已刪)
  4. 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以致創下相關氣象紀錄。
  5. 該氣旋引致之後續效應廣泛。
  6. 該氣旋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

詳細條文請直接查閱草案頁面;以上。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7日 (日) 06:12 (UTC)

  • Kuon.HakuCwekTemp3600AntigngHat600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Tenbeens卡達Michael ChanJyxyl9B dashC933103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7日 (日) 12:47 (UTC)
  • 對第一條有疑問,有編號有著陸能否算關注度,對此我只知道新聞會有例行報導-Zest 2019年4月8日 (一) 10:06 (UTC)
  • 第一條,極為特殊,如有證據證明極為特殊,這個證據完全可以用來符合通用關注度。第二條,所述內容本身就和通用關注度一致。第三條,同第一條。第四條,從注釋來看比通用關注度還強一些。而該頁寫着如不符合該頁的標準,符合通用關注度也可收錄。結論:氣旋本身不具備特殊性,提案也沒有替代或簡化性質,完全沒有必要建立這個收錄標準。 --達師 - 370 - 608 2019年4月8日 (一) 12:03 (UTC)
    • 這裏我要反駁一下:
      1. 有證據證明極為特殊≠符合通用關注度,通用關注度指引要求來源對主題作出有效介紹,有證據證明極為特殊展能突顯特殊性未必能作出有效介紹。
      2. (個人接受此說,但我想看看其他維基人的想法。)
      3. (同1)創下相關氣象紀錄≠符合通用關注度,通用關注度指引要求來源對主題作出有效介紹,有來源指某氣旋創下相關氣象紀錄未必代表來源能作出有效介紹。
      4. 關注度不可繼承,有關後續效應的來源大多未必能對氣旋本身作出有效介紹。
    • @Hat600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8日 (一) 12:12 (UTC)
      • 完全無法想象符合「極為特殊」卻連「有效介紹」都不及的情況。創下氣象記錄本身也是很強的描述,也不知為何竟然還能不算有效介紹。至於最後一條,如果用不能繼承來解釋,難道要認為「XX氣旋」和「XX氣旋帶來的災害」是兩個主題?我認為這完全不合理。某某氣旋引發了(略,看註腳),這本身也是有效介紹。 --達師 - 370 - 608 2019年4月9日 (二) 16:41 (UTC)
  • (-)反對這個收錄準則,另提起下列疑問:
  1. 「引致之後續效應廣泛」的定義為何?
  2. 「具特殊紀錄者」該如何佐證?據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8年11月#2006年中途島海域氣旋的紀錄顯示,縱使來源來自於著名大學研究,亦無法支撐整體內容。
  3. 私見第二點至第四點都是參考自溫帶氣旋關注度草案的標準。
  4. 第六點亦無法證實氣旋符合擁有關注度的條件是足夠的,更應該符合WP:RS
以上。--🍫巧克力~✿ 2019年4月8日 (一) 15:22 (UTC)
(+)支持:提案非常好,英文維基不同的姐妹關注度指引比中文維基多,這些不同的姐妹關注度指引令條目的編寫不必太依賴《通用關注度指引》,長遠來說對維基都是好的。--蟲蟲飛♡♡→♡℃留言 2019年4月10日 (三) 13:03 (UTC)
(+)支持:這個提案非常好,希望通過後,能為維基帶來更多精彩的條目。英文維基還有很多姐妹關注度,希望有更多姐妹關注度被翻譯過來中文維基。--蟲蟲飛♡♡→♡℃留言 2019年4月21日 (日) 15:00 (UTC)
  • User:Sanmosa 2019年4月9日 (二) 23:20 (UTC) 第一處:「有效介紹的最基本要求是有最基本的資訊(以氣旋而言,則是風級、風速、簡單吹襲範圍等)。」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比提案描述的第一和(原)第三條還寬鬆不知多少倍,我真的看不到獨立的意義。至於熱帶性低氣壓WP242018的事情,只是一個條目過長而選擇將災情另立條目的事情(這種事情很多),而非氣旋關注度不足時討論氣象學內容和災情孰先孰後的情況,我不認為有特別大的參考價值;但是,您舉的例子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可以就氣象學內容和災情的分合問題進行一定的規定。 --達師 - 370 - 608 2019年4月27日 (六) 07:05 (UTC)
    • 一定分量的最基本的資訊(以氣旋而言,則是風級、風速、簡單吹襲範圍等)的二手來源卻很少,沒什麽新聞來源會提及這些東西,氣象部門的資訊則是一手來源,所以我不認為條文實則上寬鬆了多少。熱帶性低氣壓WP242018當時的爭議並非「條目過長」,而是孰為主體(他們是在吵條目是否應該改名),其中某評審意見:「描述台灣災情比描述風暴本身還要多」、「縱使是這個熱帶低氣壓造成了這場雨,但仍應該以暴雨作為條目主題,而不應以熱帶氣旋為主題」、「敘述的對象是災情而非氣候因素」,已經可見社群將氣旋本身與氣旋帶來的災情分立。至於就氣象學內容和災情的分合問題進行一定的規定,雖然並非關注度的問題,但我認同應該這樣做,我建議應該就此另行展開討論。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05:03 (UTC)
  • User:Sanmosa 2019年4月9日 (二) 23:20 (UTC) 第二處:我沒有任何失禮的意思,但是參與討論的大部分人不會考慮條文和其它方針指引的關係。歷史上各類方針指引的討論也大多充斥着支持票(和條目評選濫投情形非常接近),以多數決的方式強壓下其他意見不會使條文更加合理。 --達師 - 370 - 608 2019年4月27日 (六) 07:13 (UTC)
    • 「參與討論的大部分人不會考慮條文和其它方針指引的關係」,所以我在推出提案時和討論期間已經刪除了部分與通用關注度重複的規定,盡可能把「參與討論的大部分人不會考慮條文和其它方針指引的關係」的問題減到最少,我也無意「以多數決的方式壓下其他意見」,但畢竟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而我也已經做出最大程度的妥協與讓步。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8日 (日) 05:14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建議對WP:NCYCLONE進行檢討

因為最近連續發生颱風的獨立條目被提刪的問題,WP:NCYCLONE被拿出來作為證明,高強度不是收錄標準云云。

考慮到全球變暖,颱風只會越來越多,強度在逐漸增強...

個人看法,強度應該被納入收錄的考慮標準中了,達到超級颱風級別的,一律收錄。(提刪提出來的問題就是,未有後續影響。但是,若是完全處在幾乎無人煙的太平洋中心,沒有後續的大規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是顯而易見的。)包括四級的(今年的利奇馬就是四級),並不會增加或是擴大範圍太多,全年四級+五級的估計在10個左右。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7:58 (UTC)

我想問:一個在海中兜兜轉轉、不造成任何傷亡的超強颱風對人類有任何影響嗎?這個颱風並不會造成風災,而只會作為自然現象。至於一個吹襲多處的熱帶風暴則已經造成風災,甚至在現在人類安全意識提高的情況下也仍然會有傷亡、財產損失,對人類有明顯影響。因此我不認為有修訂的必要。另外:氣旋本身具特殊紀錄,以及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並創下相關氣象紀錄(如:有紀錄以來風速最大的颱風、有紀錄以內錄得氣壓最低的颱風)也是收錄標準,以上條件也不符合的話就可以走《通用關注度指引》。ꓢꓯꓠꓟꓳꓢꓮ 災難固首發於荃灣 2019年11月27日 (三) 09:41 (UTC)
(:)回應:上面這幾個當然是收錄標準,我尋思着,如果滿足以上幾個條件的,很難沒有任何破壞(比如正好處在無人區),但畢竟還是有漏網之魚(針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提刪提出來的原因就是,沒有任何後續影響,但是,它正好全過程都在幾乎毫無人煙的無人區,你說它能有什麼報告影響?於是,我前天就提出來了,我們是否要對這類東西展開大清理?一樣沒人回應。哦,提刪,保留的話,有人反對說沒有任何後續影響。那麼是否需要對同類型的展開大清理呢?又沒人表示贊成,這是要鬧哪樣?)。順便,今年西太地區最強的兩個五級,蝴蝶和夏浪,都是這種,正好在無人區。最早和最晚算什麼?以後甚至不排除1月1日當天就跑出個五級來。那麼,到時候,蝴蝶就該被刪了?(因為有更早的了啊)--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08:09 (UTC)
先確定標準,如果已經能夠判斷是否關注度足夠,再考慮要不要對既存的關注度不足的條目進行清理。關注度不足的條目再怎麼樣危害也沒有劣質條目大吧?人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必優先。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11月29日 (五) 06:15 (UTC)

針對《氣旋收錄準則》指引的修訂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由於發生了WP:存廢覆核請求#颱風風神 (2019年)[錨點失效]這樣匪夷所思的管理員字詞理解出錯且拒不認錯的問題,我建議更改《氣旋收錄準則》指引內的以下條文,以使條文變得更為清晰。

現行條文

……

2. 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以致創下相關氣象紀錄。

……

提議條文

……

2. 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並打破先前相關氣象紀錄。[1]

……

參考資料

  1. ^ 注意:氣旋的出現本身並不代表打破或創下任何氣象紀錄。

以上。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3日 (一) 11:39 (UTC)

(-)反對:不要打破那一句,因為不切實際,用戶很難找到不同時期的資料作比較,而且很多颱風是新出現的根本沒有以前的數據。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3日 (一) 23:24 (UTC)
  • 恕在下直言,那按照閣下的想法和邏輯,其實這條關注度指引可以廢掉了。因為全部氣旋的新出現都沒有紀錄,然後就符合閣下所想的關注度及保留。那當初設立這條關注度指引的意義及精神何在?謝謝。--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1:46 (UTC)
  • 而如果編者無法找到有關該氣旋曾打破相關氣象紀錄,或其他能符合關注度的來源,即代表該氣旋重要性和關注程度不足,那刪掉也無妨。再者,如果該氣旋有打破相關紀錄,通常來說媒體和氣象部門也會報道。--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1:59 (UTC)
(&)建議:簡簡單單改成這樣就可以了:「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有相關氣象紀錄。」為甚麼要弄得那麼複雜呢?「通常來說媒體和氣象部門也會報道」不就是走回通用關注度的思維?-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02:09 (UTC)
  • (+)贊成蟲蟲提出的(!)意見,修訂應考慮到本地相應的成本精力負荷 大刀闊斧的「打」颱風是要累死人嗎。——約克客留言2020年1月14日 (二) 03:38 (UTC)

第一次修訂版本

現行條文

……

2. 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以致創下相關氣象紀錄。

……

提議條文

……

2. 該氣旋之至少某一地區測得之包括但不限於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數據中至少一項數據打破原先之相關氣象紀錄。[1]

……

參考資料

  1. ^ 注意:氣旋的出現本身並不代表打破或創下任何氣象紀錄。

以上。另建議牽涉於WP:存廢覆核請求#颱風風神 (2019年)[錨點失效]中的蟲蟲飛迴避此案。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4日 (二) 05:22 (UTC)

(?)疑問:為甚麼要「打破原先之相關氣象紀錄」?除了增加寫條目的限制,有甚麼意義?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06:17 (UTC)
  • 限制只在氣象學常規紀錄而沒有現實意義的颱風是各語文維基百科的共同目標。那些小颱風應在颱風季條目中集體描述。--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4日 (二) 06:35 (UTC)
  • 山竹那類有一定影響力的颱風基本上不會受影響,因為那類颱風通常來說會有不少傳媒報道及符合WP:GNG。而增加「打破原先之相關氣象紀錄」條文是為免本地充斥一些不知名的低氣壓氣旋之條目,且能確保一些有特殊意義及紀錄的氣旋能創條目。--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09:16 (UTC)
(-)反對:颱風A有100亳米,由於是第一次出現,不符合「打破以前紀錄」的條件,所以不符合收錄件;颱風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現時增加到11毫米,由於增加了1毫米,所以符合「打破」舊紀錄的條件,然後符合收錄條件,我覺得搞到這樣複雜,不見得修訂有何實際意義?-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12:31 (UTC)
  • 其一,關注度指引又不是只有這一條條文,還有其他的。如果不符合這條,就看看符不符合其他條文及WP:GNG。其二,如果該地是第一次出現颱風(假設有可靠來源證明),理論上符合WP:NCYCLONE的第一條。其三,論複雜程度,WP:GNG比這條複雜多了。而意義方面,Temp3600君和在下也在上方說明過了,在下不再重複說明了。--SCP-2000 2020年1月14日 (二) 13:32 (UTC)
(:)回應:雖然我不寫颱風條目,但這影響到很多用戶;而且我還是看不到新修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尤其實牽涉條目的存廢問題,我完全看不到有何合理性。-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4日 (二) 14:15 (UTC)
(!)意見:這個提案旨在修正原先條文中有歧義的地方,那麼清除歧義是合理的。如果覺得這一個條文被修改以後,規則的鬆緊有變化,那麼再提議設立新規則就可以了,沒必要反對本提案。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堅持已經明顯出現歧義的文字。(不過說句實話,「創下錄」,我的確怎麼也沒法想成是寫下一筆新的錄。)--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0:34 (UTC)

現公示七日。另外,我再重申一次:請蟲蟲飛迴避,否則這會為其他人帶來你處事不公允之感。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2:20 (UTC)
是次提案就是出於你運用管理員權限不當而提出的,你一頭運用管理員權限不當,另一頭又以普通用戶身份通過反對提案掩蓋為你自己運用管理員權限不當一事,難道你覺得真的沒問題嗎?我重複一次:請你迴避,否則我會提報到WP:AIV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03 (UTC)
(-)反對:請勿在共識未明確前公示,這樣的公示會被視為無效﹗再者提案已經不是消歧義的簡單修改,而是有實質修改方針,請勿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急於通過﹗-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2:29 (UTC)
由於以上反對意見出現了運用多重身份(管理員+普通用戶)的問題,不視之為合理反對。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05 (UTC)
單純討論方針指引的話,應該沒有運用管理員身份做事吧,我認為沒有需要避嫌地地方。存廢覆核另談。--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3:24 (UTC)
這句話既然能讀出不同意見,又覺得改了是修改了實質含義(我不認同這一點),那麼不如把這句話推倒重新討論。討論兩件事:1. 氣象數據打破紀錄,但不符合GNG者是否收錄;2. 被氣象部門記下氣象數據,但不符合GNG者,是否收錄。--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3:24 (UTC)
我覺得這次鬧劇完全是因為蟲蟲飛對指引理解出問題而引起的,其他人完全沒有在這方面理解出錯。我不明白為何蟲蟲飛非得要反對這些其實都可以事實性修訂的修訂案,而不是大方認錯、改正;這會對以後的管理員立下壞的示範。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3:36 (UTC)
(:)回應:我在此提醒UT:Sanmosa君討論時請保持冷靜,不要對人身,也不要禁止管理員參與討論,否則會被視為WP:擾亂;方針修訂須經討論形成共識,並提出您的理據,請勿急於公示,更不要急於通過方針修訂﹗-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4:55 (UTC)
重新看了一下討論,確實沒有看到其他人把「創下紀錄」理解成「氣象部門有記錄」。我會說再討論這兩個問題,只是希望對此問題再做澄清,並由各位再闡明如此規定的理由,而並不期待會有新的結果。而且既然這是一個專門領域的問題,我希望主要由這一領域的編者來說。像我這樣的外行人,只能憑感覺亂說罷了。--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04:00 (UTC)
(※)注意:根據yahoo字典,「打破」的意思是to break; to smash,「創下」的意思是「to establish」,兩個詞很相近,但不能說「打破」=「創下」。-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04:47 (UTC)
管理員參與討論本是沒問題的(Tigerzeng也是管理員,我沒要他迴避),但管理員堅持錯誤觀念並意圖阻止他人糾正則有問題。我覺得蟲蟲飛你最好先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不要那麼急着指控人擾亂,這只會顯得你毫無器量和管理員應有的風範。這次的公示必然會繼續,我相信即使我不阻止你這樣做,其他人也一樣會阻止你這樣做,共識和道理是明顯倒向我方的。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07:51 (UTC)
  • (?)疑問:您的修訂條文昨天才公布,為甚麼今天就急於公示?您上面不是一再宣告不准蟲蟲飛參與討論嗎?我明白您提刪了條目後,對於用戶申請drv成功的結果不服,但請保持冷靜,也要保持善意推定。我上面提出的理據,您一直沒有回應,您也沒有說明自己理據的根據是甚麼,這是無助於形成共識。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0:57 (UTC)
  • 其實目前共識已經十分明確,僅有一個人作出反對,且亦有進行一定的討論及妥善處理。再者,此修訂為事實性修訂,純粹改善條文的歧義問題,而非增修條文。是故,私認為此次公示整體上問題不大。但可行的話,建議可再多幾天才公示,令爭議性減低。--SCP-2000 2020年1月15日 (三) 08:40 (UTC)
(:)回應:維基的共識是通過討論,投票也不能取代討論。事實上參與討論的也只有幾個人,請勿急於公示,更不要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硬通過修訂方針。sanmosa請保持善意推定,批評別人請針對條目及事件,不要針對人身,保持文明,切勿對其他用戶無禮;這個方針用語確實文句有解讀上的歧義,大家表達看法,最好說出自己的理據和根據,而非只作簡單的宣告,請大家也討論一下不同的解讀,背後的根據是甚麼?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0:32 (UTC)
作為颱風風神的afd處理者,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蟲蟲飛。首先,如果按您的見解,將條文改成「該氣旋在若干地區挾帶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有相關氣象紀錄。」是否等同於您主張所有氣旋都應該獨立成篇?還是,您認為應該有對應的收錄準則,而這個準則(或叫例外)如何反映在您的見解之上?其次,上方已有多名用戶表明就算沒有打破紀錄,只要紀錄具備特殊性的話,那該氣旋仍然符合收錄準則的第1點,對此您有什麼看法?第三,我留意到您將「創下紀錄」定義成「有紀錄」,我想請問一下有哪一個氣旋是沒有紀錄的?您是認為單純有紀錄就應該保留嗎?以上,希望可以得到答覆。謝謝。—AT 2020年1月15日 (三) 10:58 (UTC)
  • 我的理解是「創下紀錄」是包括但不限於「打破紀錄」,但有用戶認為「創下紀錄」=「打破紀錄」。我的質疑是一定要解讀為「打破紀錄」的不合理性,例如颱風A有100亳米,由於是第一次出現,不符合「打破以前紀錄」的條件,所以不符合收錄件;颱風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現時增加到11毫米,由於增加了1毫米,所以符合「打破」舊紀錄的條件,然後符合收錄條件,我覺得搞到這樣複雜,不見得修訂有何實際意義?而且方針用語到現在也不準確,究竟是打破同一個颱風的紀錄,還是打破所有颱風的紀錄。甚麼標準都沒定清楚,然後昨天才定好的方針初稿,sanmosa今天就要公示,還要不斷宣告禁止蟲蟲飛參與討論,然後我提出的理據,到現在還沒有人回應,這叫共識已形成?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1:09 (UTC)
您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請您再看一次我的問題。—AT 2020年1月15日 (三) 11:35 (UTC)

(:)回應

  1. 我不認為所有颱風都有具體的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紀錄,更不會每個颱風都有詳細對一手來源的具體分析,因此不見得所有颱風都符合這條收錄標準。
  2. 這個收錄標準有點像WP:NGEO,有人住的地區就可以收錄,及「山脈、河流、湖泊、島嶼)有多於坐標和簡單統計數據的來源便可支持其關注度」,也不見得所有山都有這些紀錄。方針既通過,符合收錄條件,就應收錄,不應憑主觀好惡去判斷。
  3. 至於是否打破紀錄也符合第一條,和如何理解這條方針,是兩件事,要獨立處理。
  4. 我的理解是「創下紀錄」是包括但不限於「打破紀錄」
  5. 即使對方針有不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的理解應該有一個具體的根據,而非「我認為是,就是了,總之你就是錯」大家都應提出理據及看法的根據,這樣共識才容易形成。
  6. 此外,sanmosa提刪條目後,不服用戶存廢覆核成功,就走來修改方針,及掛大字報中傷處理drv的管理員,又在修訂案不足一天就要急於公示,不斷禁止蟲蟲飛參與討論,這種風氣不宜助長,希望路過的管理員也能處理一下。
引述:「颱風A有100亳米,由於是第一次出現,不符合「打破以前紀錄」的條件,所以不符合收錄件;颱風B第一次有10毫米,第二次出現時增加到11毫米,由於增加了1毫米」,我不理解這些例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颱風能夠「第一次」出現?真有所謂的「第一次」颱風,那麼它本身就有足夠的特殊性以至於被收錄。為什麼颱風B能夠出現兩次?每個颱風各自獨立,怎麼會有同一個颱風出現兩次的說法?另外,方針不是咬文嚼字(雖然反對意見咬文嚼字的結果我也無法理解),是不是應該問一下當時設立提案時參與討論者的真實想法是「打破紀錄」還是「有記錄」?如果有一個氣旋沒有記錄,你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它存在,不知道存在性的條目又有誰會去寫?Sanmosa 的動作是太急了些,宣稱特定用戶不得參與也不合理,但我同樣也不認可因一個人反對而認定共識不存在。--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13:09 (UTC)
  • 我也覺得可以重看方針制定時的原意是甚麼,然後再根據方針精神把文句修飾得更準確。其實方針的討論頁就可以看到當時的討論,如果當時沒討論這個問題,現在大家也可以再討論,或者當時的共識,大家不認同,也可以重新通過討論形成新的共識。-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6 (UTC)
其實這個修訂我是可以繞過討論和公示的(這可是事實性修訂),只是我最後不繞過而已,而公示日期方面,我覺得可以再商量(歡迎大家就公示日期討論),但現有的共識基礎已經足夠公示。至於要求蟲蟲飛迴避,是因為我認為蟲蟲飛會被相關DRV提案影響,出現了上面所述「咬文嚼字」的問題,然後會導致應該做的修正不能完成。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9 (UTC)
我的意見是:蟲蟲飛如此理解指引條文會導致氣旋收錄標準形同虛設,那樣將會對維基百科條目的品質帶來極大的損害。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19 (UTC)
(~)補充:如果真的要按蟲蟲飛的方式理解的話,我寧可提議廢除這個已經足夠寬鬆的指引,索性全部走GNG。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23 (UTC)
  • 維基是強調通過討論達成共識的。我理解您提刪條目後,用戶又成功申請drv還原的感受,如果對管理員的判決不服,應該保持冷靜,而不是不斷掛大字報中傷處理drv 的管理員。維基也要求用戶討論時,對其他用戶要保持友善,希望您能夠理解。-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3:29 (UTC)
    • 但是其他管理員也認為你處理不當,難道你還是認為共識不夠明顯嗎?我感覺不尊重共識的那個似乎是你。還有,我這樣真的是在「中傷」嗎?我除了提議修改指引字眼之外,我只是指出你的錯誤而已,這是一個合理不過的舉動,我只是希望大家關注這個DRV處理不當的問題而已。如果你還是覺得我這樣真的是在「中傷」的話,我說一句實話:你不太適合當管理員。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44 (UTC)
  • 我是根據方針去處理站務,有甚麼問題?如果每個用戶都像您一樣,提刪條目不成功,就到處掛大字報說管理員做錯,哪還有管理員去處理drv呢?您又不是新手,應該理解條目的存廢從來都很多爭議,您不服管理員的判斷,不等於您就一定正確;如果每個用戶都不服管理員判決後到處去掛大字報中傷管理員,維基社羣哪有安寧日子?-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4:34 (UTC)
請注意:其他管理員也認為你處理不當,因此我覺得:即使我未必全對,你也應該自己思考一下究竟你的觀點是不是真的全對,尤其是在社群主流意見和我一樣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情況下。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4:54 (UTC)
  • 不就是一位管理員表態了,其他管理員沒表態。還是那一句,條目的存廢從來都很多爭議,能夠通過drv還原的,都反映有兩位管理員的意見是不同的。您看drv的提案那麼多,您也要走去每位處理afd管理員那裏罵一下他們做錯了嗎?-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06 (UTC)
  • 此外,您在提案掛了大字報批評管理員後,還要不停宣布禁止相關管理員發言;如果此風被助長,願意去處理站務的管理員只會越來越少。您不服管理員判決為甚麼不主動與管理員溝通,要一定要選擇執意掛大字報呢?-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4:42 (UTC)
請你不要作出失實指控。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颱風風神 (2019年)[錨點失效]顯示,我在你處理DRV後,我就已經ping你,在那兒討論相關事宜了,你應該看得出我打從一開始就不服判決。我這樣叫「不主動與管理員溝通」?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4:54 (UTC)
  • 我回應了後,也提出了分析理據,您接着回應了嗎?您對管理員的判斷不服,由始至終我沒看到您提出任何理據去支持您看法,您只懂得不停ping其他管理員去投訴我。如果您的理據能夠令我信服,我早就改了drv的結果。您看我處理那麼多drv,從來都是看理據的,只要說得有理,我哪裏會堅持己見?-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11 (UTC)
然後我不是表達了認為你處理、分析不當的意見嗎?我請其他管理員來,是因為想看看究竟是誰的理解有問題。SCP-2000在DRV也提出了非常合理的理據,不過你對於他的理據完全持否定態度,那樣所有不認同你的處理的理據都被你否定了,那樣哪兒來令你信服的理據?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5:24 (UTC)
還有,我覺得你最好回應一下下面Tigerzeng的回應。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5:30 (UTC)
以下再按編號講一下,有條理一點:
  1. 第一個問題請諮詢專業編者
  2. 這個標準在我看來不像NGEO,三條準則對氣旋要求並不低,只是可豁免於通用關注度準則的二手來源有效介紹等等的要求。具體為什麼如此請諮詢專業編者。
  3. 第三個是意見,不是問題
  4. 第四個,我的理解:創下紀錄=打破紀錄
  5. 第五個,確實對方針有不同理解,但並非「我認為是,你就是錯」。要說依據,我認為「創下紀錄=打破紀錄」是我的中文教育告訴我的,純粹的語義問題。拿外文詞典來說明中文的意涵,這種做法本來就有是不對的。而且此刻要說共識存在並不為過,因為參與討論的大多數人都認可這條方針為「打破記錄」之意。當然,如果反對意見認為用「打破紀錄」作為準則不合理,那麼請當時參與訂立準則的用戶來解釋,或是再做討論。
--Tiger留言2020年1月15日 (三) 13:22 (UTC)
(~)補充我就是當時提議訂立《氣旋收錄準則》的那個人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13:36 (UTC)
路過...沒有冒犯的意思,但感覺U:蟲蟲飛似乎犯了常識性錯誤,就是將颱風紀錄的比較對象理解為「同名颱風」之間,所以才有「颱風A第一次出現,颱風B第二次出現」這種說法...而實際上名字叫A的颱風是有很多個的,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麼關係。大家說的颱風紀錄是指某地歷史上所有颱風裡面某項氣象指標最高或最低的數值。如果此地從來沒有颱風,第一次出現的颱風自然可以按照準則第一條(區域所經之處極其罕見)收錄,無需糾結是創下還是打破了紀錄。另外,請注意氣象記錄≠氣象紀錄。--Kezpe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50 (UTC)
比如U:蟲蟲飛上述6點回應中,第1點(「不認為所有颱風都有具體的風力、雨量、雪量、氣壓等紀錄」)和第2點(「不見得所有山都有這些紀錄」)其實說的應該是記錄,即氣象地理等信息的記載,而紀錄是指這些記載的信息中某個極值。還是那句話,沒有冒犯的意思,但只是想確認U:蟲蟲飛在這些常識性概念的理解上跟大家沒有偏差。--Kezpe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15:58 (UTC)
很抱歉我的表達讓你產生了誤解。讓我換種說法吧,「記錄/紀錄」有兩種常用含義,一種是指記載的資料訊息等,另一種是指某個數據的極值。多數編輯認為的「創下紀錄=打破紀錄」,都是後一種含義,即某數據產生了新的極值,這也符合我的中文理解。--Kezpe留言 2020年1月16日 (四) 15:42 (UTC)
我建議這一點單列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得到。User:蟲蟲飛管理員完全並不是理解錯了「打破」或「記錄」,其理解錯的是「同名颱風」。他一直堅持認為修訂後的指引需要編輯比照同名颱風的氣象數據記錄,而一直無法理解所需要比照的不是同名颱風的最大值,而是所有颱風中的最大值。事實上我提醒@蟲蟲飛:一句,請回顧一下整篇討論記錄,從頭到尾都只有您一個人理解錯誤,相反不止一個人對您的理解感到不可理喻、莫名其妙,完全無法想象您居然能夠理解成了同名颱風的最大值。--俳柘留言2020年1月17日 (五) 15:46 (UTC)
另外,有鑑於該管理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面顯而易見的弱點,我建議對其管理員資格進行重新審視。--俳柘留言2020年1月17日 (五) 15:46 (UTC)
如果蟲蟲飛堅持不肯承認自己之前的理解和操作錯誤,建議蟲蟲飛退出本討論並將其發言視為無效。不要讓我後悔在你申請管理員時基於鼓勵和信任給你投的支持票,我明確地說,不論是你申請管理員時還是現在,我都認為你尚不具備管理員能力資格,請謹言慎行。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15日 (三) 17:04 (UTC)
(&)建議:我不反對修改,只是希望既然提出了修改,最好把文句改得更準確,免得日後出現爭議。如果大家看了之前方針訂立時的討論,都認為「打破紀錄」是原先的意思,那就這樣修改吧。此外,我看到上面有用戶對於打破同一颱風紀錄,還是打破所有颱風紀錄有不同理解,因此請sanmosa在條文加註或修飾一下條文,令這方面的意思更準確。蟲蟲飛♡♡→♡℃留言 2020年1月15日 (三) 23:18 (UTC)
我早前已按SCP-2000的要求加入一個註釋,如有其他需註釋之處,請各位提出。確定所有需註釋之處均有註釋後,會重計公示程序的七日。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5日 (三) 23:41 (UTC)
蟲蟲飛說到底還是不懂得怎麼寫條目,所以不理解內容類方針,然後無視自己不懂得內容方針這一前提,強行錯誤地字面解釋社群已有的(可能文字上不理想的)書面共識。沒有人是全能的,什麼都會,但作為維基人,應該知道什麼重要(條目內容重要),知道一切共識都是為了寫好條目。……作為新人,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正確的達成共識的方法是,在確認自己理解了對方的觀點之後再評判對方觀點的利弊,需要paraphrase(中文世界的常識差到這個詞都關注度不夠);不能在討論中假設對方無知,一味地宣揚自己的看法,要知道去提問,如果這樣的思想方法和溝通方法都沒有,最終也不過是另一個Techyan罷了。
我相信蟲蟲飛當時的意願是好的,但也請蟲蟲飛了解自己作為管理員的錯誤做法令更了解內容方針的維基人感到沮喪。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16日 (四) 01:04 (UTC)
公示期自現在起重新計算,為期仍為七日。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09:02 (UTC)
我看了眼最新的drv討論,在想要不要乾脆加上一條,不能僅因為NASA對氣旋的例行報道而認為氣旋具有關注度?Itcfangye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0:45 (UTC)
這屬於GNG的範疇,應該以修改GNG處理。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1:40 (UTC)
目前的方案已排除例行報導。--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3:57 (UTC)
認為本案緣起比較特殊,處理時有必要參考WP:FORUMSHOP與相關章節,必須冷靜與審慎強制冷靜過新春,目前認為明顯不適宜強行公示,因為共識不應是根據公開支持的比重來作出決定
另認為屬於特殊情況下的「緊急」修訂,建議修訂後須在條目內註明修訂版本信息,明確顯示修訂版本的背景資料、實際支持通過人、必要的版本檢驗時期等,以便社群用家等更好審視實際效果,以便一旦有必要可以更快速凍結或撤銷,省卻後續消耗可能。目前補充意見如前。——約克客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1:49 (UTC)
維基百科從不做這樣的東西。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2:24 (UTC)
為滿足Longway22的要求,我倒不介意今次採用較長的公示期。反正不趕。--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3:57 (UTC)
公示期方面,其他人不介意的話我沒所謂(不過我覺得其他人會介意),我還試過弄出為時二十多日的公示期。我在意的是他說的其他東西:我沒義務滿足他的所有要求,否則維基百科條目的質素將會因而有極大的損害。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4:13 (UTC)
我不認為這個是所謂的「緊急修訂」。至於我方的共識來源,可以如tiger所說,來自中文教育,亦可來自以往的會議紀錄,甚至英文版制定時的討論理據。但如果Longway22唯一的要求是延長公示期(讓他想出新的反對理據),那我覺得可以接受。--Temp3600留言2020年1月16日 (四) 15:17 (UTC)
所以能定個死綫嗎?我頂多只能接受年三十晚結束公示,不太希望公示過年;我家中最近發生了些不太好的事,希望大家不要讓我難做,也算是給我家中一些尊重,感謝。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15:36 (UTC)
一般來說,大約兩個禮拜的公示期應該足夠了吧?—— Eric Liu 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月16日 (四) 17:19 (UTC)
2星期不就過了年嗎……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6日 (四) 23:50 (UTC)
由於家中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我會比較避忌一些,所以我只能夠把公示期延長至最遲年三十晚。如果要年初一以後要繼續公示,請重新開始另一段公示期。功成不必在我 2020年1月17日 (五) 03:27 (UTC)

公示

其實我的公示還沒有撤回,Temp3600這樣豈不是兩重公示?無論如何,我技術性地先撤回公示。Sanmosa 2020年1月24日 (五) 14:17 (UTC)
公示期自即日起重新開始,為期七日。Sanmosa 2020年1月25日 (六) 01:27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提議統一各關注度專題指引的名稱

通過:

Sunny00217你計漏了一天,然後還誤導了管理員,不過算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3日 (一) 07:24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提議統一各關注度專題指引的名稱如下:

  1. Wikipedia:人物收錄準則=>Wikipedia:關注度 (人物)
  2. Wikipedia:足球員關注度指引=>Wikipedia:關注度 (足球員)
  3. Wikipedia:公共交通條目收錄準則=>Wikipedia:關注度 (交通)
  4. Wikipedia:氣旋收錄準則=>Wikipedia:關注度 (氣旋)
  5. Wikipedia:天體收錄準則=>Wikipedia:關注度 (天體)

原因:大部分關注度專題指引的名稱都採用「Wikipedia:關注度 (xxx)」的格式,而其餘的關注度專題指引的名稱都不符合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方針及指引頁面的命名規則的規定。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2月1日 (六) 03:30 (UTC)

(+)支持:這樣修訂,標題更清晰和準確。--蟲蟲飛♡♡→♡℃留言 2020年2月1日 (六) 05:52 (UTC)
(+)支持。--🖊📕 2020年2月1日 (六) 06:01 (UTC)
(+)支持。——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2月1日 (六) 06:19 (UTC)
(+)支持:這樣比較清楚。Poem留言2020年2月1日 (六) 06:21 (UTC)
建議直接付諸公示。--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1日 (六) 07:13 (UTC)
原本還想等三天的,既然有人提議了,那就公示吧。改名字公示三天夠不夠?還是七天好些?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2月1日 (六) 07:21 (UTC)
不算是對方針指引的實質性修訂,感覺3日足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1日 (六) 09:33 (UTC)
當然也是得益於意見比較一致,就確實可以從簡。--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1日 (六) 09:34 (UTC)
那暫定3日吧。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1日 (六) 09:43 (UTC)
(+)支持Itcfangye留言2020年2月1日 (六) 07:29 (UTC)
(+)支持--Wolfch (留言) 2020年2月1日 (六) 11:32 (UTC)
可以啊-- Sunny00217 2020年2月1日 (六) 12:43 (UTC)
打岔一下,需要管理員先G8速刪掉Wikipedia:關注度 (人物)Wikipedia:關注度 (交通)-- Sunny00217 2020年2月2日 (日) 01:35 (UTC)
Sunny00217不用G8,我有移動頁面不留重定向權限。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04:57 (UTC)
另外,我看過WP:關注度 (交通)的歷史,我可以直接覆蓋原有重新導向移動。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06:01 (UTC)

@Sanmosa:公示期已過-- Sunny00217 2020年2月3日 (一) 05:29 (UTC)
完成--蟲蟲飛♡♡→♡℃留言 2020年2月3日 (一) 05:38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不通過:

提案未獲充分支持,提案人逾15日沒有新的補充,容當後議。--Kirk★ 0#0 2020年9月23日 (三) 16:00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最近DRV有不少關於氣旋條目的討論,都是和「氣旋偏向例行報道的來源可否作為GNG關注理據」。藉此我重新審視了Wikipedia:關注度 (氣旋),發現這是一個標準頗高的關注度,符合該關注度的條目,幾乎一定符合GNG,很難找到例外。這使得該關注度標準幾乎是一張廢紙:既然符合該關注度的條目一定符合GNG,那就沒有用該關注度標準進行判斷的必要。我倒是沒有傾向於調整關注度標準,但是否考慮調整一下表述方法:

現行條文

一個氣旋應該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或以下任何至少一項準則,方可被收錄:

(中間略)

提議條文

一個氣旋若符合以下任何至少一項準則,則必定可獲收錄:

(中間略)

不符合上述準則者,若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亦可獲收錄。

--Itcfangye留言2020年9月7日 (一) 17:54 (UTC)

我看不出有何實質性不同。Fire Ice 2020年9月7日 (一) 19:21 (UTC)
(&)建議:可以把第二條中的「打破」改為「有」,否則標準比gng還要高,令指引作用不大,因為反正看gng已經夠了。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08:35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NASA網誌是否「獨立於主題」

NASA網誌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20年1月#颱風風神_(2019年)_2中被管理員Kuon.Haku認定不屬具關注度來源。不過在近期的DRV中,User:蟲蟲飛指出其他管理員User:Wong128hkUser:Iokseng的看法(兩者均在2017年NASA網誌認定屬具關注度來源)。現請各位NASA網誌是否屬具關注度來源給予意見。通知@SanmosaItcfangyeMCC214R96340Michael Chan林天蓬Samson2005AndyAndyAndyAlbertFran1001hkAT:曾參與相關討論。另ping@Teddy910208顏嘉佑CHING WAI KONG實況主小羊君Super WangMr hinWU MING YI:其他PTS的主要貢獻者。--A1Cafel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08:55 (UTC)

我認為相關判定的依據在於相關來源不「獨立於主題實體」,我有理由相信此前的管理員意外地忽略了這點。我支持2020年1月的判定。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4日 (四) 08:59 (UTC)
首先我假設NASA是關注度來源,不過我認為氣象專題大部分人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並非所有熱帶氣旋都需要建立條目。中維已經存在大量語言孤立的氣象條目,如果寫得非常好,那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的話,比照其他語言來併入至上級條目,這樣條目的可讀性才會有所提高。關注度是一項收錄標準,這並不代表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建立條目,這也是這些單項關注度來源條目的主要問題,缺乏延展性的同時為建而建,我不認為這是合理的撰寫態度,請氣象專題和熱帶氣旋專題的諸位重新審視一下。謝謝。--AT 2020年9月24日 (四) 09:03 (UTC)
  • 我認為NASA網誌在颱風類條目中不適合作為關注度來源,其中一個原因是任何符合WP:NCYCLONE的颱風條目都一定有NASA的記錄,且NASA網誌記錄的颱風肯定遠多於符合WP:NCYCLONE的颱風。如果把NASA網誌列入颱風條目的關注度來源,那我們直接廢除WP:NCYCLONE得了。Itcfangye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09:11 (UTC)
  • 獨立來源的定義是甚麼?利益衝突?天文學家均會研究天文,所以天文學家的來源不是獨立?物理學家均會研究物理,所以物理學家的來源也不算獨立?甚至傳媒均會報導「2018年美朝首腦會談」所以傳媒在此方面的報導也不算獨立?「關注度指引」建立的原因是甚麼?「獨立來源」一項要求,是為了確保來源的中立性,還是有其他原因?--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09:55 (UTC)
(※)注意:完全同意User:Michael Chan的看法。GNG 的基本原則就是「可靠、有效介紹、獨立於主題」,NASA其實是政府網站,屬可靠來源,而且颱風不是政府部門的資產,因此完全符合GNG的要求。現在社羣就喜歡把主觀意願硬套進GNG,不斷增加GNG的限制,也把GNG的門檻不停提高。其實大家都忘了關注度的原意就是找一個標準去確定主題有人關注,政府要成立部門去專門研究颱風,由部門成立起,已可以看到人們是多麼關注「颱風」這個東西。社羣也忘了維基其實就是「百科全書」,它的精神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如果條目符合關注度,就沒必要按個人主觀意願,把不必要的限制硬套進GNG。--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1:12 (UTC)
您類比的對象有誤,如果是氣象學家的來源,那當然有效,這跟氣象部門不是同一回事。詳細論調請參照上述颱風風神的覆核。--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2:39 (UTC)
重看上次討論,我還是不同意您的觀點,理由與Michael Chan相同。--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2:47 (UTC)
我也不同意您的觀點,熱帶氣旋沒有任何特權。--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2:50 (UTC)
雖然寫的氣象類條目應該不對任何三個人加起來少,但我個人也贊成從嚴把關風暴條目的關注度,這主要是因為:風暴條目所面臨的「刪除」和其他條目有很大區別,即風暴基本上都會收錄在風季條目裡面。見我自提重審Talk:2005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的意見。風暴應該證明在風季以外還有必要單獨寫成條目,才能單獨寫。這樣的情況並不難判斷,基本上從篇幅就可以大致看出來,如果寫來寫去就那麼幾句升降級,短到直接放在風季都不會顯得內容太多實在難看,那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單獨成條目(而且西太平洋這樣的條目還有一大堆)。如果對人類有影響,那自然會有大量新聞收錄,這類應該不會有異議;如果對環境、水生物有影響,同樣是有足夠來源關注,這應該也沒有異議;如果完全沒有影響,但是:發展歷程非常複雜(如颶風納丁和我寫了有幾個專門的氣象歷史條目),或是創下紀錄(這個就必須前幾名,總不能十幾名、幾十名也算紀錄)那也可以寫,這主要是因為有氣象研究價值,寫在風季裡面太長太長太長了。在此我認為:NASA網誌屬於可靠來源,但不能夠用於證明關注度。不能支撐風暴條目單獨存在。--7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12:54 (UTC)
不能因為對某些主題的條目不喜歡,然後要把特定主題的關注度門檻提高,而且中維還沒到要縮減條目的境界。與中維幾乎同時建立的英維,現在已經超過六百萬個條目,中維才一百萬,而且不論數量,連質量也不及英維,原因是英維除了不會增加特定主題的關注度限制外,專題關注度指引也遠遠比中維多。--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3:04 (UTC)
英維還沒有對應條目呢,您如此支持英維,那理應跟從英維做法。語言孤立的問題沒有一個人敢回應麼?--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12 (UTC)
既然上述類比有誤,那麼為甚麼把「學家」換成「部門」就變成了緊密聯系?氣象學家可以宣稱自己有責任監測颱風,氣象部門也是宣稱自己有責任監測颱風,為甚麼前者不屬於緊密聯系,而後者屬於?《可靠來源指引》中對獨立來源的定義是「不能夠相互合作」和「擁有各自獨立的編輯評閱和事實校驗的過程」,氣象部門的來源符合上述指引。另外,中維應該不會因為其他語言維基百科刪除條目,就跟着刪除吧。--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13:30 (UTC)
部門是一種社會責任,學者是學術研究(也可以說是興趣),後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或方向性來作出研究,前者則必須無時無刻關注相關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前者事無大小都要有相應的報告,後者卻有選擇的權利,緊密程度的差異可想而知。另外,我認同氣象部門是可靠來源,不過這並不代表它是關注度來源,兩者沒有衝突。最後,各語言之間當然是獨立運作,問題就在於為什麼其他語言都沒有這樣做的情況下中維要這樣做?是中維出類拔萃還是規定有漏洞?正如我先前所言,寫得夠好的話,就算沒有其他語言版本的話也不成問題,反之便應考慮併入至上級條目以免出現語言孤立的問題。--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51 (UTC)
「社會責任」和「個人興趣」與gng 有何關係?完全看不懂中間的邏輯關係。--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1 (UTC)
那代表您寫條目的經驗太少。--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5 (UTC)
請瞭解GNG的「獨立於主題」的概念。--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10 (UTC)
我將這句話原原本本還給您。--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25 (UTC)
(&)建議:與其想着怎樣刪去條目,或增加gng門檻,不如把英維的「電影關注度指引」、「學者關注度指引」、「網站關注度指引」等引進中維,現在新手已經很難參與寫條目,因為GNG門檻已經被無形間越推越高,長遠來說對維基發展都不好,不要忘記維基是「百科全書」,它的精神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3:32 (UTC)
不要扯開話題。GNG門檻從來沒有被推高,甚至我從未見過如中維門檻如此寬鬆的關注度,中維獨有的氣象條目如此之多,正是一個最佳例子。適度的篩選對於維基發展有絕大的益處,相反採取放任主義的話,才是對維基有害,請勿削足就履。--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3:57 (UTC)
颱風條目多,是因為人們都關注颱風,不能就此推論門檻被放鬆了。--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4 (UTC)
所以您言下之意是就只有中維人關心颱風麼?其他地方對颱風就漠不關心嗎?--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7 (UTC)
英維的颱風條目比中維多很多。--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9 (UTC)
對啊,那為什麼中維獨有的颱風條目仍然這麼多?您掌握到問題的重點了嗎?--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23 (UTC)
  • 這個沒甚麼關係,英維有的颱風條目,很多中維也沒有。兩邊社群不同,共識也不同。我們應該以同一標準去看待不同主題,而不是對某些主題有偏見。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36 (UTC)
    中維沒有而英維有的只不過是沒有翻過來,而中維有的,英維也有,只是人家放在上級條目而已。而且,這類中維獨有的颱風就是關注度門檻過於寬鬆而造就出來的問題,也是語言孤立的理由,也就是說其他語種都比照英維做法,只有中維礙於如此寬鬆的關注度門檻才讓人有機可乘。我素來對所有主題都一視同仁,所以才指出氣象條目的問題,就語言孤立的問題來說,比氣象嚴重的可謂少之有少。我為什麼要對氣象條目有偏見?難不成颱風得罪了我?請搞清楚前因後果才發言。--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4:52 (UTC)
  • 不同維基都有不同社羣,因此有不同的主題偏重,而且颱風是對特定地區有影響,受影響的社羣自然會更關注那個颱風。而且,我看到的是中維社羣比英維更「熱血刪除」,未看到英維的標準比中維高。--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5:48 (UTC)
    請問怎樣偏重到只有中維獨有?這是偏重造成的問題嗎?不是,這是中維濫建條目所造成問題。中維刪除情況之所以高於英維,是因為英維連創建條目的門檻本身就已經很高,根本不能像中維一樣隨手便能建立條目。也就是說,英維是從源頭著手阻擋了有問題的條目,中維沒有這個制度,當然就只能靠刪除等手段來補救。是刪得其所,而不是像您一樣在濫保。--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6:01 (UTC)
  • 您說的都不是事實,也沒有方針根據,您看afd的提刪,很多中英維基都有條目,用戶還是走來提刪。結果很多中維的條目都刪去了,只剩下英維條目,您說這反映甚麼?還有,有人把英維音樂關注度指引引來中維,社群一面倒支持,就只有您一人無法接受英維的收錄條件,把大量收錄條件都刪去,那反映英維門檻高嗎?還是中維的標準太高?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23:12 (UTC)
    哪一句不是事實,不要將您自己不懂的事情就推說成不是事實。很多?多在哪裡?刪除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您覺得不符的話,大可提請存廢覆核還原。音樂關注度您覺得不妥的話,也可以提出修訂。中維門檻之低就是因為像您這樣的人不斷要求放寬,結果弄出一大堆奇怪條目,現在有人願意出來收拾殘局,還要多加阻撓。請問這是什麼心態?其他人的聲音您聽到了嗎?--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6:32 (UTC)
  • 您看我最近一個月的刪除數是所有管理員最多的,而且我每天處理afd是最後一個才處理的,我保留的條目的都是前面幾位其他管理員沒有刪的,我刪的都是其他管理員不敢刪的。何來「不斷要求放寬」?您只聽到刪除派的聲音,沒有聽到保留派的聲音;您也無視了刪除方針規定:「刪除應是最後手段」,而不是條目在「不確定」、「爭議中」刪去。刪除並不能解決問題,熱血提刪也不是「收拾殘局」,您看afd 用戶沒找過來源就走來提刪,結果很多提刪都是誤判,浪費很多社羣時間。--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6日 (六) 05:17 (UTC)
    我由頭到尾都沒有要求刪除這類颱風條目,請停止妄想。而且,刪除應該刪除的內容跟您的刪除數多少沒有直接關係,這只不過反映您勤力,先於其他管理員去處理應該刪除的內容而已,這不代表您沒有要求放寬。現在不是所謂刪除派還是保留派的問題,而是應該刪得其所,留得其所,不是什麼東西都要刪除,更不是什麼東西都要保留,保留等於好,刪除等於壞是一種典型的誤解。--AT 2020年9月26日 (六) 05:43 (UTC)
我個人覺得身為管理員指責另一個管理員與其想着怎樣刪去條目很不負責任。--7留言2020年9月24日 (四) 14:02 (UTC)
您誤會了,我沒有批評任何管理員,我是指出現在某些用戶的傾向。--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4:06 (UTC)
@AT:那麼您認為《關注度指引》需要要求「獨立來源」的原因是甚麼?--M.Chan 2020年9月24日 (四) 14:58 (UTC)
恭錄GNG:「由主題實體自身發表的作品,或與之有緊密聯繫的作品,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參見維基百科:利益衝突以了解處理此種情況的詳細信息。」也就是說,沒有獨立來源的情況下不過是在自說自話(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換成颱風來說的話,如果對人類造成影響的話,媒體必然會有報道(注意不是例行報道),如果對生態造成影響和刷新什麼紀錄的話,就算媒體不報,學術上也會有相關的研究,基本上就跟7的意見一樣。如果都沒有的話,那其實不過是例行報道、新聞稿一樣,甚至可以說成是天氣報告的延伸罷了。再進一步說,就算寫成條目,缺乏來源的主題不可能寫得好,或者只不過是大量瑣碎資訊堆積而成也說不定。總體來說,就算符合關注度,也不一定就要寫成條目,每個颱風都要建條目,風季還有什麼可以寫?一些沒有獨立來源的東西理應併入風季條目。要注意的是我從來不是在說要將這類颱風條目刪除,而是通過併入風季條目來提高可讀性,並且從而避免語言孤立以及減輕維護等問題。--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10 (UTC)
NASA不是新聞媒體,怎麼會和例行報道拉上關係?而且例行報道多指「生者傳記方針」中的1E,即媒體關注事件,而非人物,但1E不適用於颱風,因為媒體報道颱風,確實是關注颱風,而不是颱風這件事,而且颱風是天災,不是事件。您可以視NASA為一個由政府部門運作的媒體。--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15:44 (UTC)
首句說「NASA不是新聞媒體」,末句說「您可以視NASA為一個由政府部門運作的媒體。」???您先組織一下吧。--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50 (UTC)
況且您根本沒有理解到我在說些什麼,麻煩重新仔細閱讀一次。不要看到關鍵字眼,就自己想像我在說什麼。--AT 2020年9月24日 (四) 15:53 (UTC)
  • 重看您上面的留言「中維已經存在大量語言孤立的氣象條目,如果寫得非常好,那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的話,比照其他語言來併入至上級條目,這樣條目的可讀性才會有所提高。」[來源請求],這幾句都是沒有方針支持的,如果有,請明確指出。--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08:47 (UTC)
    關注度指引:「如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無法由多方來源提供支持,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 」--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9:30 (UTC)
    很時時候方針指引只是在告訴您不要這樣做,而不是方針或指引沒有提及的東西就不能做或可以做。很大程度上,方針指引只是提供一個框架,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不會有太多,甚至根本沒有描述。也就是說遵照方針與指引來寫條目固然是前題,沒有涵蓋到的部分還是要靠摸索或各種慣例來處理。--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9:38 (UTC)
  • 維基的慣例是建立在方針的大原則下,而不是把主觀的意願套進方針,例如您的觀點「中維已經存在大量語言孤立的氣象條目,如果寫得非常好,那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的話,比照其他語言來併入至上級條目,這樣條目的可讀性才會有所提高。」顯然就是原創規則,而且沒有其他管理員是這樣操作,條目的存廢是維基的重大議題,如果不嚴謹依從方針規定,爭議就大。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0:25 (UTC)
    所以您是看不到我第一個回覆?還有如果您每一句意見,每一項編輯都有方針指引依據,我倒是想見識見識。我從來沒有將我的意見套入方針,是您強行將我的言論套入方針。我上面已經回應得非常清楚,在維基上不可能每一個動作都要依據方針與指引,規定只是大框架,細微部分仍然需要各自掌握。如果您只遵照方針與指引,而不適當地運用常識的話,您註定一篇條目也寫不出來。--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0:50 (UTC)
  • 提請蟲蟲飛退出這個話題的討論。不要一如既往地誇誇其談自己不懂的東西。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2:09 (UTC)
  • 同AT--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5日 (五) 04:51 (UTC)
  • 熱帶氣旋編者應該主動找新聞,顯示該氣旋對人類城市造成破壞(這通常是挺高的雨量或風速),這才是有百科意義、時事新聞意義;單純記錄某氣旋的在海上遠離人煙的軌跡與警報等級,而不告訴讀者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就草草結束條目,百科性就弱了(而且你想想,只要對城市有破壞,何愁沒關注度?所以NASA網址並非重點,重點在:有沒有文獻顯示它對人類社會造成影響?)。找這些資料我自己也做過,作為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的早期主編,我發現稔平半島的歷年降水和水災記錄驚人,查了新聞發現它是颱風常年經過的黑點,就順手在有關的颱風條目裡加進了相關字句「2018年颱風山竹吹襲,惠東縣停電率70%以上的有3個鎮盡在稔平半島,三大中國通訊運營商基本癱瘓。」Lovewhatyoudo 愛我鄉土,沒災就是福 2020年9月25日 (五) 05:25 (UTC)

「關注度」與「重要性」

@AT:既然要求使用獨立來源是為了確保自吹自擂,那麼一個颱風又怎麼自吹自擂?我對《關注度指引》的理解是,《關注度指引》只是一個機制,確保條目不會違反上級方針,例如「中立」等。從「要排除下列與主題實體有關聯之人釋出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自我宣傳廣告自身發表個人出版物自傳新聞稿等」可以理解出,以上六項要求都是為了確保中立性,「包括但不限於」不代表可以將「確保中立性」的要求擴大至「社會關注條目所述的主題」。

《關注度指引》指的不是真正的「關注度」。條目可以得到公正的查核是一回事,條目有沒有重要性是另一回事。英維很久以前就有「重要度」提案,「有證據表明,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同一時間對這個條目感興趣(或者曾經對它感興趣);或者說:該條目至少在某個社群之內是為人熟知的」和「條目具有一定基礎,有潛力擴展成為一定的長度(而不只是停留於小作品階段)」是你們的觀點嗎?你們是不是認為條目條目除了要符合《維基百科不是甚麼》和可供查證外,還要有一些人感到條目主題重要才可以建條目?所以你們是打算在中維提議執行「重要度」?請勿混淆「重要度」和「關注度」。--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6:20 (UTC)

「既然要求使用獨立來源是為了確保自吹自擂,那麼一個颱風又怎麼自吹自擂?」我是說「沒有獨立來源的情況下不過是在自說自話(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您說的跟我說的完全相反。當沒有獨立來源的情況,那意味著所有資訊都是出自同一或多個有關連的出版者,這也變成說是關注度指引提到的「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這跟重要度毫無關係,請勿混淆視聽。加上我再三強調的是,就算條目主題符合關注度,也不一定要創建條目,現在氣象專題的條目大多反其道而行,以為有關注度便要創建條目,結果導致語言孤立,行文簡陋,風季條目的作用也隨之大減,現在不是要求將這類條目全部刪除,只是併入風季條目而已,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過份的要求。--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6:40 (UTC)
關注度指引有沒有要求來源的數量?現在刪除颱風條目的原因到底是因為條目質量低下還是關注度不足?--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07:10 (UTC)
AT認為來源「不獨立於主題」,主張刪去。「就算條目主題符合關注度,也不一定要創建條目」是指條目如果侵權、廣告、原創等問題也會刪去,但有些用戶對這個概念也有誤解。--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07:16 (UTC)
我認為最大的理由是缺乏獨立來源,再次強調我不是要刪除這類條目,只是希望能夠將其併入風季條目,從而提高可讀性,避免語言孤立等問題出現。--AT 2020年9月25日 (五) 08:40 (UTC)
@AT:「沒有獨立來源的情況下不過是在自說自話(甚至可能是自吹自擂)」,「自說自話」是不是指缺乏中立性?--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0:36 (UTC)
不是。我上面已經解釋了:「當沒有獨立來源的情況,那意味着所有資訊都是出自同一或多個有關連的出版者,這也變成說是關注度指引提到的「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0:53 (UTC)
@AT:「所有資訊都是出自同一或多個有關連的出版者」有甚麼問題?--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1:21 (UTC)
不就是「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嗎?還是您覺得單一來源的條目也可以接受?--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1:27 (UTC)
@AT:問題是,為甚麼需要「世界範圍對該主題的普遍關注」?--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1:30 (UTC)
因為維基是面向世界,而不是某政府部門發放資訊的地方,當然也不是天氣報告的延伸。--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1:33 (UTC)
@AT:如果是多個國家的官方氣象部門呢?--M.Chan 2020年9月25日 (五) 12:39 (UTC)
我認為不行。重心應該放於具備多元來源的條目上,一些只具備紀錄性質的內容應該併入風季條目。--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2:45 (UTC)
這個提案就是討論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上次drv的存廢爭議就在於此。因此,不是來源的多少,而是用戶如何理解「獨立於主題」,gng已經明確說是「獨立於主題」就是主題和來源「沒有利益衝突」如果不根據這個原則去處理存廢,很難自圓其說。--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2:50 (UTC)
那我再次聲明,我不認同NASA是獨立來源。而且,就算有關注度來源,也應該考慮實際情況,不是所有具備關注度的主題都應該創建條目,更不用說單一來源。其餘見我在這串討論的第一個回應,也可以參照風神的存廢覆核,所有邏輯論調已經說明得非常清楚。謝謝。--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3:49 (UTC)
1.那個條目不是單一來源。2.就算是單一來源,「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都只是一個「可能」建議,不是強制性,具體要看存看存廢共識。3.請勿原創規則。4.那個NASA是符合GNG「獨立於主題」,沒有「利益衝突」--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4:02 (UTC)
1.單一來源不是單指只有一項來源,而是形容來源都是同一類(氣象部門)。2.當然這是建議,我沒有強制任何人,要提存廢討論還是覆核,我也非常歡迎。3.請勿含血噴人。4.那是您的見解,我認為不符合。--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4:21 (UTC)
(※)注意:提案是討論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請大家針對提案討論。--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1:51 (UTC)
看完,就是氣象部門。--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4:40 (UTC)
  • 您說了很多站務見解,但卻沒有方針指引支持,這就是「我是管理員,我說是就是」,如何令社群信服呢?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4:48 (UTC)
    好跳躍啊。我上面一直沿著關注度指引來作說明,您是看不到嗎?我亦從來沒有搬出管理員的身份來要求別人聽從於我,雖則我人微言輕,不過我仍嚴詞警告您不要再含血噴人,自己在妄想我說的話。至於社群是否信服,我相信大家看看這串討論就已經很清楚了,有異議的可不止我一人。--AT 2020年9月25日 (五) 15:03 (UTC)
  • 順便回應M.Chan: 如果有一位氣象學家為每個颱風都濫發機械稿子,我肯定他的作品很快就會被踢出關注度範圍。另外政府機關與接受public funding的科學家的分別是:政府機關往往服從上級,產出大量例行報導,科學家卻有研究獨立性,不會投放大量心力於無人問津的颱風上面。--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6:15 (UTC)
  • 原來上面AT回應過了,看漏。--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6:19 (UTC)
我認為這只屬於例行報道,跟指引中的單純告知一條路線開通相似。--【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0年9月26日 (六) 15:30 (UTC)
@Lab06 N:「單純告知一條路線開通」怎麼可能是只適用於人物類條目?--【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0年9月27日 (日) 11:01 (UTC)
    • 我的觀點是「對人類沒有實質影響的颱風不應獨立成條」。我以作為社群成員的身份發表意見;我並無援引個別方c針或指引條文的義務。社群共識本身即高於任何成文法規。--Temp3600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16:36 (UTC)
  • 「社群共識本身即高於任何成文法規。」是非常錯誤的觀點,方針和指引是維基的法規,每個用戶都有責任去遵守。幾個人拉隊,前呼後應的「共識」並非違規的理由。此外,請針對的提案討論,WP:1E是「生者傳記方針」的一部分,只適用於人。此案是討論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因此請針對提案內容討論。--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7日 (日) 02:46 (UTC)
      • 那麼我也是社群的一員,我的觀點是「不應該刪除有價值的信息,而且還要強化氣象條目的質量」。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6日 (六) 16:42 (UTC)
        其實從來都沒有要求刪除,只是希望能夠將對應的條目併入上級條目而已。縱使內容具備收錄的價值,卻並不代表必須建立條目,併入風季條目並不會失去任何資訊,反而可以提高可讀性和避免過度的語言孤立的問題,一舉多得。--AT 2020年9月27日 (日) 10:48 (UTC)
        @AT:NASA在熱帶氣旋發佈方面沒有社會責任,有責任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M.Chan 2020年10月2日 (五) 11:00 (UTC)
        NASA到底有沒有責任,我不好斷言。不過其他人在整段討論也已經表達得非常清楚,而我在一開首的留言也說明了就算NASA可證關注度,這類條目仍然存在問題,理應併入風季條目。我不懂的是為何要如此執著要另建條目,明明併入風季條目也不會造成任何資訊缺失,另建條目卻會產生的問題。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看法?--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1:32 (UTC)
  • 現在社群有濫於合併的的傾向,小小條目合併也無可厚非,這個條目本身就已經很長,合併其實不容易,而且令另一條目變得太冗長,難於閱讀。此外,責任不責任與關注度無關。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1:40 (UTC)
    濫於合併?不如說濫建條目?不然那來濫於合併?一早寫在風季條目就沒合併這回事了。另外,您要理解到寫得長背後的理由,如果只是寫得冗長的話,那精簡後併入便可。況且4000多位元組叫長嗎?我不覺得,況且對應的風季條目英文版位元組超過16萬(日維15萬),中維也才12萬,完全有空間承受。--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1:58 (UTC)
  • 我覺得「濫於建條目」也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一旦形成風氣,對維基有非常壞的影響。您看那麼多線下推廣活動目的是甚麼?無非都是鼓勵更多人寫條目。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2:06 (UTC)
    鼓勵人寫對的條目是很正確。相反,一些不適合的條目就不應該鼓勵。--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2:16 (UTC)
  • NASA當然可以證明關注度,不過對於「怎樣的NASA資料」能證明又是另一回事。也許我們可以像音樂關注度討論音樂榜單一樣那討論什麼樣的政府資料可以符合關注度條件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9月26日 (六) 18:27 (UTC)
  • 上面Milkypine君所言甚是。什麼NASA資料是不是獨立於颱風?在下不想糾結於此,簡直越看越糊塗,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其實《關注度指引》第二段就表明︰「一個經共識認為符合本標準的主題,通常都擁有關注價值,並且符合成為百科全書獨立條目的標準。如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無法由多方來源提供支持,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 」如果一個颱風條目只有NASA來源,而NASA來源又沒有提供足夠內容以支撐條目獨立成篇,那社群自然應該考慮合併。但這個不是刪除決定,而是編輯決定,應該是社群決定。符合《關注度指引》可以獨立成篇,不等於符合《關注度指引》就都要獨立成篇。--J.Wong 2020年10月1日 (四) 16:57 (UTC)
(✓)同意user:Wong128hk看法。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1:42 (UTC)
補充一點,在社群決定條目是否應該合併,無論條目是否符合《關注度通用指引》,其實也不妨同時參考《關注度(氣旋)指引》。以「颱風風神」為例,明顯沒法符合《關注度(氣旋)指引》,那合併到母條目會是不錯之決定。--J.Wong 2020年10月2日 (五) 13:40 (UTC)
(※)注意:這個條目同時在afd和drv都被刪去了,刪去的理由是來源「不獨立於主題」,提案本來是討論naza是否「獨立於主題」現在討論又開始離題了。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14:05 (UTC)
上面Milkypine說得很好,「NASA當然可以證明關注度,不過對於「怎樣的NASA資料」能證明又是另一回事。」而且,還是因應不同主題而有所改變。就算NASA可以證明颱風關注度,由於各種問題,併入風季的條目是較佳的選擇。顯然地這不是離題,而是在說明NASA是否可以用作反映關注度這個命題,其實需要按照NASA的資料和相應的主題而存在變化,這種變化就算能夠形容為可以反映關注度,這仍然不是另建的條目的必要條件,這不限於氣象相關條目,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只不過氣象在這方面比較嚴重。這類的條目M君便創建了很多,如果他能夠參考上述討論調整一下自己的編寫方向,那當然很好,不然的話我相信其他用戶也毫不介意逐一提請afd(當然我也可以),以決定是否應該併入風季條目。就算符合關注度也不等於必須建立條目這一點我想已經非常清楚,希望相關用戶能夠正面面對。謝謝。--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4:31 (UTC)
@AT:符不符合關注度和需不需要刪除是兩回事。假設某條目擁有關注度,當然可以以其他理由刪除。問題是如果條目只提交NASA資料作為關注度來源,而該條目內容完備,那麼是否可以保留?或者如果編者有信心把條目寫得好,是否就可以刪後重建?熱帶風暴玫瑰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皮瓦2006年颶風巴德等條目是否符合關注度指引?--M.Chan 2020年10月2日 (五) 15:18 (UTC)
內容完備與只有一項關注度來源本身是有衝突的,那是因為只有一項關注度來源那代表著其他來源都並非第三方來源或只是提及,因此只有一項關注度那意味著條目本身不夠完備,缺乏足夠的第三方來源,這代表著條目主題只在該領域(甚至是該機構)有價值,於百科角度來看則缺乏另建條目的意義。因此,這樣的主題不可能寫得好的,您舉出的例子只是這些相關來源的堆砌,並不意味著條目內容完備。除非,社群認為可以豁免,否則無論是Dyk還是GA、FA,也理應併入風季條目,例如原本是英語典範條目的en:Talk:Tropical Depression Ten (2005),在今年初也最終併入風季條目一樣,無論寫得多仔細,不合規定就是不合規定,所謂的GA、FA銜頭也可以通過重審來除名,並不存在任何問題。--AT 2020年10月2日 (五) 15:38 (UTC)
(※)注意User:Michael Chan提到的例子中如強烈熱帶風暴皮瓦,線上線下來源都有,怎麼會是「單一來源」?而且我比較同意JWong上面的論述「如果一個颱風條目只有NASA來源,而NASA來源又沒有提供足夠內容以支撐條目獨立成篇,那社群自然應該考慮合併。」而且應該在afd討論中有合併共識,而不是把一個「內容完備」而且有關注度的條目合併到其他條目,令條目變得非常冗長而難於閱讀。--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04:03 (UTC)
您說的線下來源只是用於解釋氣象用語,而不是直接與該皮瓦有關。如果存在多樣來源,那很好,如果沒有的話就應該考慮整頓。afd討論沒問題啊,我沒有指望憑這個討論可以全數整理到這類氣象條目。如果憑這個討論可以讓雙方的觀點更清楚明確,那afd的時候就不用在重複,並且便於判斷。--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1:09 (UTC)
  • 條目上25個來源也是解釋氣象用語嗎?而且GNG 建議多方來源去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並非要多個來源「有效介紹」,因此一個有效介紹,和加一個來源提及已符合要求。--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3:05 (UTC)
    我是在說線下來源解釋氣象,請問您怎樣可以得出25個來源也是解釋氣象用語的結論???除了線下解釋氣象的來源之外,其他的都不是獨立來源,不是來源多就代表多樣,全部都來自氣象機構那不叫單一叫什麼?有效介紹的來源確實有很多,問題在於始終沒有脫離氣象機構的框架。也就是說,提出一個不符合獨立要求的來源,跟您提出N個不符合的來源也是一樣,結果在我看來都是無法反映關注度,不會因為多而變得獨立。而且,我一直強調的已經不僅僅是關注度的問題,整個討論就只有您仍然糾纏於有關注度來源就應該另建的條目的思維裡,連Michael Chan的意見都比您來得有意義得多。--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27 (UTC)
  • 不同地區,不同機構的來源,怎麼會定義為「單一來源」?按您這麼說有關歷史的條目,用了不同歷史學家的來源也是「單一來源」?--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5 (UTC)
    不同地區不同機構都是氣象機構啊,怎樣多元化?您提到歷史條目,歷史學家是學術研究,如果有歷史部門或機構,那一樣不能反映關注度,那請問氣象條目的學術研究在哪裡?您這個比較只是在讓您的主張變得更加脆弱而已。--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40 (UTC)
  • 您有所不知,香港就有一個「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專門研究香港文學,他們的來源基本上是權威的;大陸有一個「社會科學院」即古代的「翰林學院」延伸,是優秀學者聚集的機構,他們專門研究文學、史學、語言等,也是學術權威。--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5:16 (UTC)
    我在問您氣象條目的學術研究在哪裡,您反過來告訴我有什麼文史學術權威是什麼意思?我承認學術來源啊,我是在問您那些有問題的氣象條目的學術來源在哪裡,不是要您告訴我文史的學術來源有什麼。--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6:01 (UTC)
  • 我是回應您「如果有歷史部門或機構,那一樣不能反映關注度」這句,而且維基甚麼時候一定要有學術來源了?GNG的要求從來都是從來源去「有效介紹」去尋求關注度的證據,這是方針的精神。--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6:12 (UTC)
    您掌握不到問題的核心。氣象機構對颱風作出介紹是一種必然性,是有規律的,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會突然無故跳過幾個颱風。您提到的歷史機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或然性,並不存在像風季一樣的規律,是有選擇研究課題的自由,只要在研究主題之下想怎樣跳就怎樣跳。而且,實際上歷史條目存在多樣的來源,無論是學術來源、政府部門還是媒體都有,要證明關注度遠比氣象條目要來得簡單。換個角度,歷史主題下也有不應收錄的內容,我認為氣象專題也是如此,如果有所有颱風都值得收錄的根據,大可提出修例,無任歡迎。另外,我不是說一定要有學術來源,而是有學術來源的話關注度就沒有疑慮,媒體來源也完全沒有問題啊,大量登陸或造成人命傷亡的颱風也存在一定數目的來源,我從來沒有對這類颱風作出質疑。我所質疑的從來都是在大海中心形成然後自然消滅,除了氣象機構的紀錄外沒有任何來源的颱風,因此我才提出學術來源這個觀點。這是因為如果該颱風有足夠的威力而破了什麼紀錄的話,便存在拿來做學術研究的可能性。關注度說的有效介紹固然是重點,不過其餘要求亦需要滿足,而不是作為氣象wikia或氣象機構的紀錄(或天氣報告)的一種延伸。--AT 2020年10月4日 (日) 08:54 (UTC)
  • 不是所有颱風都有NASA詳細介紹,上次討論我不是已經舉了很多例子嗎?而且以條目太多,然後按自己良好主觀意願增加特定主題的額外條件,也是不應該的。就如有關城市的條目,有人住就能寫條目,換言之所有城市、鄉村都可以建條目,您不能因為不喜歡城市條目,然後就走去提刪城市條目。中維與英維差不多同時創立,但英維已有六百萬個條目,而且質素比較高,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對於條目有更寬容的態度,對關注度有更冷靜和理性的思維,英維幾乎多個專題關注度指引都接受「多個來源提及」而無須「有效介紹」,如果引進中維,肯定會有人反對。--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4日 (日) 10:09 (UTC)
    NASA跳過了哪些您說說看。從來都不是條目太多的問題,請不要跳針。我已經論述過中英維的分別,英維在創建時已經阻截了大量不當內容,不像中維隨便誰都可以創建條目。如果英維的要求寬鬆,那是因為他們有嚴格的制度作為輔助,而不是採取放任主義。中維的寬鬆的關注度制度完全體現於氣象條目的濫建之上,英維併入風季的內容去到中維就變成條目,還有人走出來護航。我上面提到的Tropical Depression Ten (2005),英維將原本是典範條目的內容併入了風季條目,這就是您說的寬容?很明顯,寬容的是中維,只要存在一項關注度來源便有條件建立條目,只要細心思考一下就知道如果只有一項關注度來源,這條目不可能寫得好。中維的關注度就是如此寬鬆,部分氣象條目卻連這種寬鬆的要求也滿足不到。最後,對於您完全忽略我的意見來回應表示不滿,今後也會拒絕回應您因自己認知不足以及寫作能力低下而引致的謬論,只會回覆其他人有意義的意見,並且堅決反對您的觀點。而且,根據此討論的方向性,我仍然會以一貫主張來處理相關氣象條目,以正視聽,請您好自為之,就這樣。--AT 2020年10月4日 (日) 10:42 (UTC)
  • 我覺得您過慮了,不符合收錄條件的,早就速刪了。現在刪除派有一種傾向:「要麼您不要寫,要麼您要寫出很優良的條目」,追求條目的優良不能通過刪除或合併去達成,只能通過條目評審,互相交流意見去達成;或者您可以像Kolma那樣動手去改善條目。而且收錄標準訂好後,符合標準的就不要「熱血提刪」,管理員也要「審慎刪除」,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新手去寫條目。您上面提到的標準連老手也不容易做到,如何鼓勵更多新人去寫條目呢?我們要對新手有「合理期望」,也不能傷害新手,這樣維基發展才好。--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4日 (日) 11:06 (UTC)
  • 來源當然越多元化越好,但不等於不同機構的氣象網站也要視為「單一來源」。按既定的方針指引去以一視同仁的標準,審視不同主題,不必對某些主題增加額外要求。否則社群做再多的線下推廣活動也白費,老手也不容易寫條目,新手就更不用說,對維基長遠發展有很壞的影響。--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1 (UTC)
    單一來源就是同類型來源的意思。我從來都是按照既定標準去處理,不然不會發現到氣象條目有如此多的問題,其他主題都遵守規定,氣象主題憑什麼就可以亂來,自建wikia?另外,您提到的是一種方向性的問題,如果是往好的方向走的話,那當然應該鼓勵,往壞的方向走就應該加以制止,而不是諸多推搪,不去正視問題所在,這對維基長遠發展影響更壞。--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8 (UTC)
蟲蟲飛君,簡單一點,個人不認為NASA資料並非獨立於颱風,世界各地氣象站資料都獨立於颱風。不能使用或不符合《關注度指引》是因為指引中其他要求,而非獨立與否。獨立與否是用來判斷資料來源對相關人事物描述是否客觀中立之其一依據,確保來源出自第三方,而非與該人事物有利害關係者,將此放到颱風未免貽笑大方。上面AT君所言有理。有些合併與否明顯是編輯決定,需要社群,尤其是氣旋類條目專題主要參與者,來承擔並作出決定。--J.Wong 2020年10月3日 (六) 02:27 (UTC)
颱風專題編輯者間應該對哪些氣旋可以獨立成篇有明確共識,並予以恪守。如果《關注度(颱風)指引》及其他文件(如有)仍不夠明確,請繼續討論、推動。--J.Wong 2020年10月3日 (六) 02:35 (UTC)
(!)意見:GNG的基本條件是要求來源「可靠、有效介紹、獨於主題」,社羣都同意NASA為可靠來源,而提案原先的目的是要釐清「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從上面的討論,共識也傾向於同意NASA是「獨立於主題」,至於條目是否合併,我同意Jwong的意見,在具體的存廢討論中形成共識:「如果一個颱風條目只有NASA來源,而NASA來源又沒有提供足夠內容以支撐條目獨立成篇,那社群自然應該考慮合併。」方針已經有明確規定。--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04:14 (UTC)
我不知道您從哪裡看出「共識也傾向於同意NASA是「獨立於主題」」,至少我可以看到除了我以外,SANMOSA、Itcfangye、7、犬風船、Temp3600、Lovewhatyoudo以及和平至上均不同意,而明顯與您同一立場的只有M.Chan(他就創建這類條目的人)和Lab06 N,完全得不出共識傾向同意NASA是獨立來源。存廢討論也非常歡迎。--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1:16 (UTC)
(:)回應
  1. 您提到的例子明確主張NASA「不獨立於主題」只有Sanmosa,其他的都是扯開了話題,沒有針對提案論述,沒有表示是否認同NASA「不獨立於主題」,或者只是走來攻擊蟲蟲飛,並非參與討論。
  2. 明確接受NASA來源的有:User:Michael Chan、User:Michael Chan、User:Lab06 N、Milkypine、DavidHuai1999
  3. 接納NASA為關注度來源的管理員有:Jwong、User:Iokseng、Manchiu、蟲蟲飛
  4. 以NASA「不獨立於主題」刪去的管理員:AT
以上。--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2:59 (UTC)
@ItcfangyeJarodalienUjuiUjuMandan:@LovewhatyoudoTemp3600和平至上:各位看看這位用戶怎樣形容你們,「其他的都是扯開了話題,有沒針對提案論述,沒有表示是否認同NASA「不獨立於主題」,或者只是走來攻擊蟲蟲飛,並非參與討論。」--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3:56 (UTC)
而且您的著眼點有著根本性的問題,您可以問問看到底多少人支持或反對風神合併到風季。NASA來源我也接受啊,問題在於怎樣應用,您要將其當成唯一依據那就很奇怪。眾人說了N次的就算有關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條目,您完全視若無睹。--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18 (UTC)
  • 「就算有關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條目」是指條目侵權、廣告、原創等問題也會被刪去,不是指您對某些主題有偏見,所以要增加額外的收錄標準。--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23 (UTC)
    您這個主張很有問題,關於併入理據上述諸位已經說明得非常清楚,您不會寫條目我不怪您,但請您不要用這些奇怪思想來荼毒別人,也不要自曝其短。您應該針對的是有些人將維基當成wikia,鉅細無遺地編寫愛好者內容的行為,而不是反過來將按照規定清除這些內容的打成壞人。--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6 (UTC)
  • 請瞭解我是按方針指引去處理站務,請提出支持「就算有關注度也不代表就要另建條目」[來源請求]方針或指引,謝謝﹗至於合併的原則,我同意Jwong的做法:「如果一個颱風條目只有NASA來源,而NASA來源又沒有提供足夠內容以支撐條目獨立成篇,那社群自然應該考慮合併。」。--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41 (UTC)
    關注度指引已經寫得很清楚:「如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無法由多方來源提供支持,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 」加上,我上面早就說過,不可能所有動作都有仔細的方針指引,這些我早已提及過。而且,關注度指引也沒有跟您說符合關注度就一定要建立條目啊,如果您如此不知變通的話,不說關注度問題,您連一篇條目也寫不出來。--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4:53 (UTC)
  • 重點是「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並非要多個來源「有效介紹」,而且「可能更為適宜」是建議性質,不是強制性,因此一個有效介紹,和加一個來源提及已符合要求。此外,中維的方針已經很全面,絕大部分站務都有方針指引規定,管理員嚴格依從方針指引,操作較容易獲得社羣認同,而不是「我說是,就是了」。--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5:04 (UTC)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您,是沒有強制性,如果有我早就直接跑去處理了,還在這裡說那麼多嗎?您要去滿足一個最低條件,從而放棄改進條目的機會,那我也沒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氣象條目可以橫行多年也無法完全根治的理由,理據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如果相關用戶還是認為無需作出任何改動的話,那今後只好考慮採取進一步行動來處理。另外,我不希望您永遠在強調管理員的身份,我從來沒有以管理員的身份,您卻不斷提及管理員應該怎樣怎樣,我就是嚴格依從方針指引才會帶出這個問題,您見解不同沒關係,而不是走來指責我「「我說是,就是了」」,如果是這樣,我根本不需要在這裡跟您討論,就直接走去處理了。我在這裡持續討論是尊重社群的各種意見,而不是像您這樣含血噴人。--AT 2020年10月3日 (六) 15:55 (UTC)
  • 我沒有批評您,我只是分享我的看法,您應該比我更清楚,社羣會經常質問管理員的操作理據,如果不能援引方針指引去回應社羣,您覺得社羣接受嗎?此外,這個提案就不應提出,每個維基都有刪除派和保留派,怎麼能說服另一邊接受自己的立場,然後改變自己立場?--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6:05 (UTC)
    我有我的操作理據,也有方針指引支持,只是在理解上您與我存在差異而已,不同管理員有著各自的理解,操作上存在差異並不奇怪,如果社群不接受的話自會有解任提案等方法來制衡,至少我不認為社群有不接受我的看法。另外,此案是否應該提出是用戶各自的想法,我不會干預,討論本來就是互相嘗試說服對方,經過各種協商、理解或妥協來形成共識,如果最終無法達成共識而維持原狀的話,討論本身也是有益處的,他日再有同類討論出現的話,過去的討論便會有參考的價值,一些已經論述過的觀點就可以省略,加速討論的進行。--AT 2020年10月4日 (日) 08:40 (UTC)
Not surprised at all. What can you do if someone insist to let people listen to their opinions without necessary study. 勉強せずにひたすら自分の意見の述べて、人の妥協を強要するのはね、勘弁してほしいけどな。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0月3日 (六) 14:33 (UTC)
上文翻譯:毫不驚訝。如果有人堅持不經過必要的考究就讓別人聽取他們的意見,該怎麼辦。我想請您原諒我強迫人們妥協,只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作考究。--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6日 (二) 09:01 (UTC)
我更願意將時間花在其他能幫助維基百科的事情上,比如認真回覆OTRS的信件。當然,AT君如果覺得這項討論有任何我能幫忙的細節,歡迎再ping我。--Temp3600留言2020年10月4日 (日) 17:38 (UTC)
@A1Cafel:請您刪除您上方的機翻。機翻非常容易錯,如果你只是機翻一下自己看還好,把機翻內容貼出來誤導人,作為維基人來說是不合格的行為。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0月7日 (三) 13:33 (UTC)
(&)建議:這個提案是討論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上面我沒看到大家就這個話題論述,或者大家可以試試論述一下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3日 (六) 14:17 (UTC)
AT君、蟲蟲飛君及各位討論參與者︰個人相信討論「NASA參考資料是否獨立於主題」是否屬於有意義討論,抑或只是一個空轉,事實擺在眼前,亦都相當明確。
與其繼續空轉,不如做一些更有意義討論來避免這種情況無止境發生完又發生。其實上面蟲蟲飛君一面不斷說同意在下看法,但又一面說合併討論要在存廢討論中進行,那隻證明一件事,蟲蟲飛君沒真正了解在下所說為何,或者是在下表達得還不夠清楚。希望以下論述可以進一步解釋予各位。
一、首先正如上面所言,NASA資料不會,亦無可能不是獨立於主題,希望各位同意,特別是AT君,而且這不應該是氣旋類條目是否符合《關注度指引》之關鍵;
二、所以想這裡討論主題改一改,要討論就討論NASA資料是否可用以證明關注度,而非是否「獨立於主題」,例如上面兩位討論提到NASA沒有就颱風作出篩選,是循例提及,這方面可以繼續探討。
三、其次,想再強調「符合《關注度指引》可以獨立成篇,不等於符合《關注度指引》就都要獨立成篇。」如果大家能就點二達成共識啦,並且共識為確認NASA資料可用以證明關注度,那就再進一步探討NASA資料對個別颱風條目是否都有提供足夠內容以支撐起整個條目,如果只有NASA資料一個來源。如非,那合併會是一個選項,但關注度指引其實已經表明關注度指引是不管內容。所以這個合併與否,作為社群之編輯決定,其實不應該在存廢討論之中進行。進行之場地可以是颱風專題之下或者本頁,彰顯決定乃社群編輯決定,減少及避免管理員插手。
四、進而應該確認颱風專題,即眾颱風條目編輯者,是否已經就哪些颱風可以獨立成篇達成共識。《關注度(氣旋)指引》是否足夠提供指引?如否,就應該進一步完善指引。
以上。--J.Wong 2020年10月7日 (三) 05:36 (UTC)
我的意見是NASA並非獨立來源,不過就算理據不同,如果得出的結果一樣(例如併入風季條目),那我也無妨,因此第二點至第四點我也認同。--AT 2020年10月7日 (三) 05:44 (UTC)
J.Wong所言有理,個人當然支持將未能獨立成篇的颱風條目併入風季條目。不過我擔心其他編者不明白第三點,始終在WP:PTS編者大多抱着「寧濫勿決」的心態,加上包含第三點的案例不多,易惹爭議。--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8日 (四) 02:54 (UTC)
(※)注意:首先雖然有四位管理員授受NASA為關注度來源,而AT已經否認NASA是「獨立於主題」,這方面已經不符合GNG的基本條件:「可靠、有效介紹、獨立於主題」,因此不解決「NASA是否獨立於主題」,其他話題已經無法談去下去。而且,這個話題還牽涉到政府部門的來源是否獨立於主題,是否可用於關注度。從現在的討論情況來看,我預期也難有共識,因此可先擱置此提案,待時機成熟時再討論。--蟲蟲飛♡♡→♡℃留言 2020年10月7日 (三) 13:05 (UTC)

說個題外話

其實我覺得維基上的風季條目連最基本的ACE數據都沒錄入,自然有人會覺得風季條目除了颱風都是假太空。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5日 (五) 12:16 (UTC)

ACE數據我在現實生活中甚少聽聞,有些可能根本沒有。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01:19 (UTC)
ACE數據從1979年至今年的任何風季都有。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6日 (六) 06:08 (UTC)
英維在每個風季的討論頁均有紀錄,但又不會特別提及,除非該年風季異常(不)活躍,才在首段提及。中維在改用新模板後亦已移去ACE一欄,颱風主條目亦無提及。--A1Cafel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07:07 (UTC)
中文維基不是英文維基的中文版,英維不特意提及ACE不代表中維應該效仿英維不特意提及ACE,我覺得中維應該大膽的把ACE等數據引入風季條目。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6日 (六) 08:06 (UTC)
據我的理解,HKO不會給予ACE數據。我認為可以由此推論一般的氣象部門根本不會JTWC數據。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08:17 (UTC)

JTWC才是西太平洋最主要的氣旋評級機構,除了沒有命名權之外基本ACE什麼的數據都出在JTWC,而HKO在大陸風迷眼中不是重要的氣旋評級機構;在大陸風迷眼中只有三家重要的氣旋評級機構

  1. 上述的JTWC,簡稱大J
  2. 具有命名權的JMA,簡稱小J
  3. 中國大陸本土機構:CMA

JTWC作為最主要的氣旋評級機構,經常出ACE數據,也會專門在最佳路徑(BST)中修正ACE數據,JTWC不在意才奇怪。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6日 (六) 08:36 (UTC)

問題在於一般大眾根本不會理會JTWC做了些甚麼,甚至連JTWC是甚麼也不知道。JTWC的資訊於一般讀者而言並不重要。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6日 (六) 14:14 (UTC)
不要太偏頗大眾而拋棄小眾,正確道路應該是大眾與小眾同樣重要。如果按照你這個理論那些大眾不為知的條目肯定都被刪掉,例如這裡的條目多數都是隔幾年才有幾次編輯,而且大眾肯定不知道有這些條目的存在。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26日 (六) 16:20 (UTC)
然而你卻是為了迎合小眾的要求而把大眾拋棄了。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SANMOSA SPQR 2020年9月30日 (三) 06:12 (UTC)
添加ACE等數據和風速、氣壓以及災情有什麼衝突?這些數據又不占地方,而且現在已經不是Modem時代。按照你這理論Windows_Vista這個條目可能只剩下主條目,Windows_Vista開發歷史因涉及小眾內容而被刪除,再舉一個例子:微軟產品代號列表也是滿篇小眾內容,還有冷門物種也算無人問津的小眾條目。通常大眾愛好永遠是只有這幾樣,小眾愛好遠比大眾愛好多樣,所以維基百科小眾條目至少七成,你敢刪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口號難道是假的?U:Lab06 N 參與 2020年9月30日 (三) 07:55 (UTC)
不是佔不佔地地方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留意。注意WP:NOT#INFO,試問除了閣下,又會有多少人關心颱風的ACE。--A1Cafel留言2020年10月1日 (四) 04:39 (UTC)
1.大陸風迷一大半都關心ACE,甚至都形成獨特的亞文化圈子了。2.按照你這個有沒有人關心條目內容的理論,那麼我上述的這些條目可就危險了。U:Lab06 N 參與 2020年10月1日 (四) 06:58 (UTC)
請避免地域中心。你上方提及的條目與WP:DUE中「如果是極少數(或極有限)觀點,那麼它並不屬於維基百科,無論它是否真實,無論你是否能夠證明它,除非它出現在一些補充條目中」的描述(我指下劃綫的部分)類近。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日 (四) 08:25 (UTC)
(✓)同意UT:Lab06 N君的看法。--蟲蟲飛♡♡→♡℃留言 2020年9月26日 (六) 15:5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