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立陶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立陶宛

Flag of Lithuania
Flag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Location on the EU map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 英語:Lithuania),通稱立陶宛Lietuva; [ˈlʲɛtʲʊvaː]),位於歐洲東北部,是北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維爾紐斯,另外還有考那斯克萊佩達等城市。立陶宛全國人口約280萬,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北接拉脫維亞、東南接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接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東南岸自古為許多支波羅的人部落居住地,1230年代明道加斯漸吞併其他公爵、王公的領土,統一了立陶宛全境並皈依天主教,於1253年接受教宗諾森四世加冕,建立立陶宛王國,1263年明道加斯被刺殺後立陶宛恢復成多神信仰的立陶宛大公國,14世紀時為歐洲最大的國家,領土範圍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確立盧布林聯合,共組波蘭-立陶宛聯邦,18世紀晚期波蘭被列強瓜分,聯邦瓦解,立陶宛土地大部分被俄羅斯帝國併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立陶宛共和國在1918年2月16日簽署立陶宛獨立法案宣布獨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後被蘇聯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德國敗退後再次被蘇聯佔領英語Soviet occup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1944),立陶宛民眾以游擊隊對抗蘇聯,一直持續至1950年代。 1989年,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民眾進行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示威活動,以抗議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佔領。 1990年3月11日(蘇聯解體前一年),立陶宛通過復國法案,成為第一個自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立陶宛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約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屬於高收入經濟體並為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特色條目

立陶宛科學院立陶宛語Lietuvos mokslų akademija)簡稱LMA,為立陶宛的高級學術機構,建於1941年1月16日(當時名為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 Lietuvos TSR Mokslų akademija),首任院長為曾代理立陶宛總理溫卡斯·克雷維-米茨科維丘斯英語Vincas Krėvė-Mickevičius

立陶宛科學院下分人文與社會科學分院、數理化學分院、生醫與地質科學分院、農業與林業科學分院以及技術科學分院等五個分院,由立陶宛與外國各領域優秀的學者組成,截至2021年7月,共有114位院士立陶宛語Sąrašas:Lietuvos mokslų akademijos nariai、61位榮譽院士與63位外籍院士。學院經常舉辦研討會、座談會與學術展覽等,共設有18個以知名學者為名的紀念獎項,此外還有獎項鼓勵年輕學者與學生投入學術研究工作。立陶宛科學院也與許多國外研究機構有合作計畫,為國際科學理事會(ISC)、歐洲科學與人文科學院聯合會英語All European Academies(ALLEA)、歐洲學院科學諮詢委員會德語European Academies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EASAC)與國際科學院組織英語InterAcademy Partnership(IAP)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精選傳記

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Tadas Ivanauskas,1882年-1970年)是立陶宛的一位動物學家,為立陶宛大學(今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的建立者之一,立陶宛科學院院士,並建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動物學博物館、考那斯動物園(今立陶宛動物園)、考那斯植物園(今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植物園英語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 Botanical Garden)、文特角英語Ventė Cape鳥類繫放站與祖文塔斯保護區等自然科學機構。

伊瓦納斯卡斯出生於維爾納省利德斯基縣英語Lidsky Uyezd(今屬白俄羅斯),靠近立陶宛、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處,其父萊奧尼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立陶宛語Leonardas Ivanauskas是講波蘭語的立陶宛人,且為業餘的博物學愛好者。1903年伊瓦納斯卡斯於聖彼得堡皇家大學英語Saint Petersburg Imperial University(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此時期從來自立陶宛的同學處習得立陶宛語。1918年與妻子霍諾拉塔回到立陶宛開設了一間學校,後擔任立陶宛農業部的顧問,參與創立立陶宛大學,1929年成為動物學系的系主任。1940年至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曾短暫任教於維爾紐斯大學,1945年至1950年任立陶宛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所長,1946年至1956年再度到維爾紐斯大學擔任動物學系系主任,1954年至1970年於考那斯醫學院(今立陶宛醫學院英語Lithuania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擔任教授。

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1946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頒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82年,立陶宛科學院設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獎以紀念他的貢獻。

分類


精選圖片

立陶宛中部城市約納瓦阿赫瑪英語Achema化肥廠。

Photo credit: Matasg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專題

WikiProjects
立陶宛專題

此專題是旨在協調立陶宛相關條目的翻譯與撰寫,和相關的討論。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主題

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