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觀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觀應六十歲像。題款為「陶齋先生六十歲小像。剛方正直不合時宜,志在救世公而忘私,勇於為善勞怨弗辭,清廉自矢中外咸知,卓哉此公知音其誰。愚弟吳廣霈拜題」
鄭觀應七十歲像。左上題款為「待鶴山人七十歲小影。剛方正直不合時宜,志在救世公而忘私,勇於為善勞怨弗辭,清廉自矢中外咸知,卓哉此公知音其誰。涇縣吳廣霈拜題。」右上題款為「官商潔士,儒道通人。心殷救世,志在成真。大埔張振勳敬題。」右下題款為「垂廉塞兌,抱一守中。欲鑄神劍,遍訪仙翁。高要梁應錦敬題。」

鄭觀應(1842年7月24日—1922年5月),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又號居易杞憂生,別號待鶴山人羅浮偫鶴山人廣東香山縣三鄉雍陌(今中山市)人。中國近代著名慈善家思想家實業家。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揭開民主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生平[編輯]

鄭觀應自小受身為讀書人的父親所教育,惜童子試未中。咸豐八年(1858年)他16歲時奉父命從香山到上海學習經商。[1]17歲在上海外商洋行工作的時候,他入英華書館夜課班學習英文兩年。[2]1860年成為英國寶順洋行的買辦,並勤修英語,對西方的政治經濟等有更深之認識。[3]同治七年(1868年)起,他同別人合夥經營茶棧以及輪船公司等。[2]同治十二年(1874年)鄭觀應成為英國太古集團合夥人,入股並出任太古集團輪船公司在中國第一位創始公司總經理。1880年他編訂《易言》一書,在自強運動期間,他提出「商戰」(即在商業上學習西方),並建議採取君主立憲制。同年,他離開太古,並受直隸總督李鴻章之託出任上海機器織佈局上海電報局總辦。[3]光緒七年四月(1881年),他任上海電報局總辦。任內,他建設了津滬電線,並組織翻譯出版了《萬國電報通例》和《測量淺說》,供各地電報局使用。他還因為大北電報公司所用電碼本字碼過少,而對電碼本進行擴編,出版《四碼電報新編》。[2]1883年他升任輪船招商局總辦[3]

太古集團與廣東商人鄭觀應(1842-1921)淵源深厚,鄭觀應十七歲身赴上海當洋行學徒,後成為寶順洋行買辦,參與對抗旗昌的長江航運戰。1867年寶順破產後,年僅二十六歲的鄭觀應自立門戶,經營航運、茶棧和鹽業,積累了大量財富,以及具備家族辦公室雛形。並與唐廷樞(1832-1892)等廣東買辦一起入股公正輪船公司,協助經營,成為最富航運經驗的買辦之一。1874年,鄭觀應與太古集團結緣,入股組建太古集團輪船公司,並出任總經理。負責招攬客貨及總管棧房,鄭與晏爾吉全權營運太古輪船,二人各司其職:晏爾吉擅於嚴格管理物流運作、加密船班周期、減低成本;而鄭則負責擴展華商圈的攬載網絡,為太古招納更多生意。他更在長江和沿海口岸,開設多間專為太古服務的攬載行,包括太古昌、太古輝、天津源泰、福州寶泰等,又設立北永泰等幾間商號,經營豆餅買賣(豆餅是磨豆時剩餘的豆渣,正適合南方的果園當肥料使用),是從牛莊(今遼寧營口),運往廈門和汕頭的主要貨品,為太古提供穩定的大額生意。1874年同年鄭觀應家族辦公室開始運營。[4][5]

1884年,鄭氏家族財富已經完成巨大積累,鄭不滿足於營商救國,開始用半生經驗積累投入創作影響世人的著作,鄭離開名利場,隱居澳門,功成身退後居住於鄭家大屋中,潛心修訂《易言》,亦即後來的名著《盛世危言》。1891年,他出任開平煤礦局總辦,翌年調任招商局幫辦。1894年,《盛世危言》完成。[3]

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建立,鄭觀應則專注於發展教育事業,歷任招商局公學駐校董事、上海商務中學名譽董事等職。[3]

1922年5月下旬,他逝世於上海提籃橋華德路(現為長陽路招商局公學駐校校董公寓[2]。(但根據王學莊的引述上海《申報訃告考據,卒時應為1921年6月14日)[6]

影響[編輯]

鄭觀應八十歲像。上方題款為「發五大願,著十萬言,文章救國,是道所尊。待鶴山人小象。水晶庵道士飛聲敬題。」右方題款為許炳璈題「大德昭宣,危言彪炳。五願宏持,七教兼併。此願無盡,此身無盡。日月山河,千秋並永。」左方題款為「待鶴老人八十小影。婣世姪許炳璈敬題。」

鄭氏世居澳門,自幼受歐風薰陶,「究心政治、實業之學」,平生經驗鑄為不朽名句:「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鄭氏於澳門的故居──鄭家大屋撰寫的《盛世危言》堪稱中國近代社會極具震撼力與影響力之巨著,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刊行後,在思想界、學術界乃至政治經濟軍事各界,都引起強烈反響。《盛世危言》甫問世即啟惕光緒皇帝,喚醒千百萬仁人志士,更深深影響數代偉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寫下光輝一頁。

鄭觀應是早期現代化開拓者中的傑出代表,較早提出了經濟與政治變革的先進主張,而且強調經濟與政治變革必須同時進行,才能使中國走向強盛。[7]

子女[編輯]

大子潤朝,二子潤燊,三子潤鑫(即鄭景康,1904年-1978年)為民國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著名攝影師,曾為多位名人或領袖拍攝肖像照,如齊白石、天安門的毛澤東肖像。第六位夫人所生後代,目前掌管家族辦公室事務,及創新青年促進會。

著作[編輯]

  • 盛世危言
  • 羅浮偫鶴山人詩草

其作品已集為《鄭觀應集》

參考文獻[編輯]

  1. ^ 金冠軍, 戴元光. 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 
  2. ^ 2.0 2.1 2.2 2.3 上海地方誌辦公室‧郵電志:鄭觀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3.0 3.1 3.2 3.3 3.4 謝牧. 中国企业家列传(一). 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88. 
  4. ^ 鍾寶賢. 太古之道. 太古之道. 2016-5. (原始內容存檔於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幫助)). 
  5. ^ 史乐山:太古洋行跨越三个世纪的长青之“道”. 史樂山:太古洋行跨越三個世紀的長青之「道」. 2016-08-05 –透過中國經營報. 
  6. ^ 王學莊《鄭觀應的卒年》,《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6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朱英. 香山文化论坛2024 | 朱英:《郑观应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香山文化論壇2024 | 朱英:《鄭觀應與中國早期現代化》. 2024-5-20 –透過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澳門科技大學唐廷樞研究中心、鄭觀應研究中心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辦「香山文化論壇2024」——『近代香山人物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年會」。. 

延伸閱讀[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