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東南亞條約組織/第二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南亞條約組織[編輯]

東南亞條約組織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個條目在去年曾經兩度提請優良條目候選,不過卻因為受到某些用戶的刁難而兩度落選。其實我是軍事門外漢,又沒有學過翻譯,所以我能夠編譯出這條條目,已經是盡心盡力了。文章末端有很多病句和翻譯錯誤,請各位多多指正。本文翻譯自英文版維基百科,原文是優良條目,所以我希望在徵求反饋之後,對上述條目作出適量修訂和補充,到了暑假再重新提請優良條目候選。請各位幫我把這條條目提升到GA品質,貢獻無論大小,小弟也感激不盡!—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2年5月1日 (二) 08:48 (UTC)[回覆]
評審期︰2012年5月1日 08:48 (UTC) 至2012年6月1日 08:4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剛才修了一下,基本上只有文化一段沒修了,說一下修改的要點.總覺得分點很麻煩,直接堆一起說吧 囧rz……
  1. 有的翻譯確實不大準確,比如International Staff,這其實是國際參謀部的意思(當然我也不懂這個詞,只是看了原文覺得很怪異才去查的),"其中一個"翻為"之一"也會好一些,而training workshops翻譯成"訓練工匠的工場"也覺得有點奇怪(網上查給的是"培訓講習班",似乎會比較貼切?不確定所以沒改),還可以再修一下,基本已作調整.
  2. 英文轉中文文法似乎比較生硬,英文常有在句中突然插一句弱相關從句的情況,照搬過來看着會有點奇怪 囧rz……我將其調整順序改為長句,似乎會通順一點.
  3. 其他語句我也稍作一些修飾調整,可以看差異,如果覺得不對的話修回去就行了.
BTW:文化一段的修改暫時覺得比較沒有頭緒所以沒怎麼動(該怎麼說呢,覺得文法和用語都比較奇怪= =),可以的話自己試着再改改吧,晚點或許我也會再繼續修改便是.大概以上.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5月14日 (一) 03:26 (UTC)[回覆]
謝謝您的意見,已經略略修改了若干處有問題的文字,不過有幾個地方想不通,我正嘗試解決,唯恐力有不逮:
  1. 「技術提升方案」的英語原文是technical programs,我參考了香港某教育機構的網站,將之譯為「技術課程」。可是怕內地/台灣的讀者不明所以。
  2. 「技術工人專案」(英語原文:Skilled Labor Project)這個名字很奇怪,可是想不到怎樣改,唯有按兵不動。
  3. 原文「工匠訓練設施」已經改為「培訓研習班/服務」。但是英語原文"especially in Thailand"一句想不到怎樣翻譯,暫時用一句文言文「尤以泰國為甚」濫竽充數。
  4. 還有正文最後一段「美國裸露的政策中的一片遮羞布」,總覺得語法錯了,但是想不到怎樣改。
大致上就是這樣了,謝謝您的幫助,希望您能夠繼續幫我修改原文,並給予指點。--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2年5月16日 (三) 14:33 (UTC)[回覆]
  1. 像是"技術課程"一類的我想意會即可,應該沒什麼問題;
  2. "Skilled Labor Project"我想不必要直譯,重要的是表達出意思,所以根據下文大可改翻成"技術工人培訓計劃"更易理解;
  3. "especially in Thailand"我覺得直接往前移動比較好,改成"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技術工人培訓計劃(Skilled Labor Project)為組織成員國(尤其是泰國)的工人提供培訓講習服務,如在泰國該組織就開設了91個培訓講習班。".
  4. "遮羞布"應該是"在...之前"而不是之中吧,所以我想改成"遮掩美國裸露的政策的一塊遮羞布"怎樣呢?雖然的確還是有點奇怪,但一時間也想不出比較好的譯法.
最後其實我也得說政治方面的翻譯我也不是很懂 囧rz……但是我會找個時間儘量改一下吧(主要是文法與用詞等)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5月19日 (六) 09:15 (UTC)[回覆]
謝謝你昨日的貢獻。不過,隨後我又對上述條目作出修改,概要如下:
  1. 首段有一句要補上主語;《成員》一段有一句用了外語,我將之按照語義改成中文(當時參議院審議的議案是美國應否加入《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而不是東南亞條約組織)。
  2. 《軍事》一段前面有些句子潤飾了(修正語法),後面「而在各成員國中這個理由也為包括英國和亞洲重要國家在內的各國所接受」這語句我總是覺得很怪,所以改成了「而包括英國和亞洲重要國家在內的各國也接受了這個理據」。
  3. 《文化》那一段沒怎麼改,只是我覺得「轄下」和「下轄」這兩個詞語意思是一樣的(地區詞?!),所以改回原文。另外改正了一處筆誤。
  4. 遮羞布那句,我覺得您改的那句語法怪怪的,所以改成了「一名兼任海軍戰略家的外交家就曾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印度支那議題》一文中把東南亞條約組織形容為「一片遮羞布」,用以掩飾美國赤裸裸的政策。」
經您我兩人協力,條目的修訂漸成規模,不過有沒有能力通過GA評選呢?還有沒有乏善足陳之處?還請閣下指教。--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2年5月25日 (五) 16:03 (UTC)[回覆]
之前確實沒細想就改下去了,囧...的確有些文法不通的問題.你的修訂還是不錯的,我也說一下我的想法,順便提點建議.
  1. 我覺得"條約"應該搭配"簽訂","組織"才能搭配"加入"吧,而且那句話我改的目的是不讓其與上文脫鈎(就是說,免得有重複提及之嫌),於是想了想,有這麼個修改意見."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法國、紐西蘭、巴基斯坦(包括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和英國,而美國在於參議院關於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的提案的討論以82名參議員支持、1位參議員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提案後也加入了東南亞條約組織。組織內諸成員國在1950年代初都是奉行反共主義的西方和東南亞國家,其中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代表了西方的政治大國。"順便談一點:其實應該說,就個人意見來說我覺得英文條目里提到"而包括英國和亞洲重要國家在內的各國也接受了這個理據"(其實翻譯成"重要國家"似乎還是有點怪,但也想不出什麼能準確表意的好譯名)似乎所指的是成員國中的"亞洲重要國家"(不過沒看過資料,不能完全確定),所以有此修改,還是改成"而包括英國和亞洲重要國家在內的各成員國也接受了這個理據"會不會好一點?不過如果覺得是我理解錯誤就無視吧~
  2. "轄下"和"下轄"其實都有用,不過覺得似乎下轄比較常用,所以自作主張,應該都可以吧~
  3. 我那句確實是比較拗口,但是改過的似乎更奇怪,因為"用以掩飾"反而似乎是修飾"外交家形容"而非"一片遮羞布"了,還是乾脆這樣,"...把東南亞條約組織形容為用以掩飾美國赤裸裸的政策的「一片遮羞布」"?
  4. "不過由於組織內部發生了糾紛,導致其在履行防務行動方面受阻,而未能介入寮國內戰和越南戰爭",其實我修改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本來的因果關係不明,具體說就是"由於"對應"導致"還是"由於"對應"而"?雖然理解起來是沒有問題,只是自覺有點拗口而已= =不過我之前的修改的確有些生硬,想想建議如此修改:"不過由於組織內部糾紛使其在履行防務行動方面受阻,結果未能介入寮國內戰和越南戰爭",不知如何呢?
  5. 至於條目質量我是沒底,從文字敘述上來說應該是沒問題了,但由於我對軍政比較沒什麼了解,所以也沒法判斷翻譯的準確性什麼的= =只是看到覺得似乎不對的才會去查一下,或許你可以去找比較了解這方面的維基人來幫忙看一下吧,或許你可以試着問問Ai6z83xl3g君~
BTW:因為參考資料間的連結不正常,我早上也把{{harvnb}}修了一下,你現在可以試試點擊註釋里的書目,現在應該可以直接跳轉到下面的參考文獻了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5月26日 (六) 12:2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