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埃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及

埃及金字塔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發音,簡稱埃及,來源於古希臘對埃及的稱呼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的誤稱Hekaptah,意思為普塔神靈之家。阿拉伯語自稱埃及為:مصر‎,意為「遼闊的國家」,來源於亞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語的米斯里。《諸蕃志》譯作蜜徐籬,《瀛涯勝覽》譯作米息),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8000萬。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法語

刷新


特色條目

埃及神話(同時也是古埃及宗教)指基督教伊斯蘭教傳播以前,古代埃及人所信仰的神體系與宗教。

需要在文章開頭闡明的一點是,古代埃及人的信仰經歷了前後近3000年的歲月,其中多次出現大的變化。所以,一篇文章,乃至一整本書都不可能闡述完整的信仰系統。埃及神話中大多數神祇都具有獸頭人身的形象,這是埃及神話的一個顯著特點。

古埃及人相信「死後世界」的存在。他們認為身體是靈魂的容器,靈魂每天晚上會離開自己的身體,早上再回來。他們還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必須保留身體以保證靈魂擁有自己的居所,所以發明了屍體防腐術和木乃伊。他們認為人死後,阿努比斯(Anubis)會用天平稱量他們的心臟以判斷其善惡,決定靈魂是去往死後世界還是被毀滅。有一本古書記載了一段對人死後復生的描述:"你的肉體將會活過來,你的骨頭會把你的身體支撐起來,你身體的各部分器官都將重新為你組合在一起.

特色建築

埃及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阿拉伯語:هرم خفرع)是埃及的一座金字塔,也是埃及第2大的金字塔,僅次於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也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陵墓。卡夫拉金字塔與附近2座金字塔相異的是,在金字塔頂端,仍然保留着部分的石灰岩外殼。

卡夫拉金字塔可能曾在第一中間期遭到盜墓者入侵過。在第18王朝時,金字塔的外部因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設神廟計劃而遭受到破壞。近代首次對金字塔進行探險是由意大利探險家喬凡尼·巴提史達·貝爾頌尼(Giovanni Battista Belzoni)在1818年3月2日所進行,而首次完整的探險則是英國探險家約翰·佩林(John Perring)在1837年時所完成的。



埃及

刷新

刷新

特色文物

一個已干縮的木乃伊身體,陳列在大英博物館內。

木乃伊是在人工防腐情況下或自然條件下可以長久保存的屍體。木乃伊一詞源自波斯語,原義為歐洲人用來指古埃及塗抹防腐香料保存至今的屍體,中國明代以來將其音譯為木乃伊。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條件是保存屍體。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屍體挖去內臟,浸過鹽水,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香料,縫合後把屍體浸入特製的防腐液中,經70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有些科學家希望未來能取得木乃伊的基因後,透過複製技術,把它們的基因複製至新的活人。

埃及交通

底下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語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al-Suways)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是全球最大的無船閘運河。

這條運河連結了歐洲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大大節省了航程。從英國倫敦港或法國馬賽港到印度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通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通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實現運輸。

刷新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