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病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佈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煙草鑲嵌病毒,由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病毒,屬杯狀病毒科諾羅病毒屬(為一單型屬),最早於196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病患的糞便中檢出。諾羅病毒多在人口密度較高和衛生環境差的地方造成感染,感染方式主要為糞口途徑,即食物被充滿病毒的糞便污染所致,但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也可能透過飛沫傳染。此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與胃痛等,還可能伴隨發燒和頭痛,潛伏期為12至48小時,一般會在1至3天內痊癒,併發症較少見。諾羅病毒在世界各地每年造成超過6億人感染,其中約20萬人死亡,5歲以下兒童較易染病。

病毒感染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是一種病毒導致的傳染性疾病。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痛頭痛、嘔吐、腹瀉皮膚瘀點,通常於暴露病原後2週內發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併發症。倖存者通常在發病後2週左右康復。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通常由咬或接觸患病的家畜來傳染,患者通常為農民屠宰場工作者。病毒也能透過體液接觸傳播。診斷則需偵測血液中的抗體、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為一種病毒性出血熱,預防的方式主要為預防蜱咬;目前沒有商業化的疫苗。治療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利巴韋林可能也有幫助。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最初在1940年代發現,分佈於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和亞洲,通常以區域流行英語outbreaks的形式出現。2013年,伊朗俄羅斯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出現了約50例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介於10%到40%之間。

疫情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變體甲型H1N1流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最早的已知病例是2009年3月9日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格羅利亞的五歲小孩,4月中於美國亦有病患確診,疫情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多處快速爆發,其後向墨西哥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輸出案例,疫情不斷蔓延。經估計,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導致全球214個國家約7億到14億人感染,約150,000到575,000人死亡。其中有明確統計的死亡病例約1.85萬人,但世界衛生組織稱實際死亡人數「毫無疑問更高」。2013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2009年5月底,該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0.1%。另據美國CDC估計,截至2010年3月中旬,這場疫情導致5900萬美國人染病,26萬5千人住院,1萬2千人死亡。

由於未能為所有個案作檢測,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所有病例統稱為疑似流感疾病。而這些病例都有嚴重的疑似流感病徵,甚至肺炎病徵,譬如墨西哥的病例更導致死亡。這個新變種甲型流感病毒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禽流感重組而成的毒株。4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於新變種,疑似人傳人的風險及在墨西哥的高致命性都表示十分關注。4月25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宣佈把這次疫情定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10年8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緊急諮詢委員會15名獨立科學家發出建議後,宣佈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已經結束。

精選圖片

伊朗哈馬丹死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患者被埋葬。

圖片來源:Behzad Alipour (2020)

語錄

艾莉森·喬利英語Alison Jolly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語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語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英語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語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弗雷德里克·圖爾特(Frederick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蘭微生物學家,他在1915年發現了噬菌體。圖爾特曾在聖托馬斯醫院研究醫學,是布朗動物研究所(Brown Institute for Animal)的主管,亦是倫敦大學的細菌學教授。除噬菌體外,他也做了有關禽類約尼氏病英語Paratuberculosis和一些細菌培養的研究。

防治

黃熱病疫苗是用於預防黃熱病疫苗。黃熱病是一種發生在南美與非洲地區的病毒性感染症,99%左右的人在接種疫苗後的一個月,就能出現終生的免疫力。黃熱病疫苗也被用於控制疫情,疫苗可以經由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黃熱病疫苗於1938年被開發完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位於黃熱病疫區的國家,應該例行性注射英語Vaccination schedule黃熱病疫苗,接種疫苗的時機應在9到12歲之間,前往位於黃熱病疫區的國家旅行,也應該提前接種疫苗。一般而言,終生只要接種一次即可,無須追加疫苗。黃熱病疫苗為一種減毒性疫苗。有些國家規範自疫區入境者必須提出預先施打黃熱病疫苗的接種證明。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